第132章 非性轉文學

午後陽光最盛之時,盧照鄰穿過大明宮的含耀門,來到大理寺的署衙尋他的伯父,即大理寺盧正卿。

今日是三月初一大朝會。

盧寺卿早就囑咐過侄子,等大朝會後,就到大理寺來。

也是為了告知盧照鄰,近來在世家內部引發極大抵觸與怨憤的,《姓氏錄》和‘禁婚令’兩事的進展。

大朝會是京中一品到九品官皆至沒錯,但盧照鄰並不是京官——他這個司馬的官位,是鄧王府的官職。

自當今登基後,長孫太尉就定下,各王府的屬官,若無召見,不必參朝會。

故而盧照鄰今日未到大朝會。

只能等著聽伯父轉述。

*

見盧照鄰入內,盧寺卿先嘆了口氣:盧家諸多晚輩裏,他當然最看好與自家一脈,又年少即以詩文成名的盧照鄰。

無奈盧照鄰打小身體不好,這些年只好常跟隨孫神醫四處雲遊治病養身,至今也沒做過什麽實職官,難成為家族的中流砥柱。

且盧照鄰總道自己身體不好,又來去不定,無以為家——以至於連世家子最基本的聯姻作用都沒有發揮。

盧家也不是沒想過扣下他,讓他娶妻生子再走。

然而一留下盧照鄰,他就病倒,最後也只好放他去跟孫神醫‘治病’去。

這幾年,盧寺卿倒也放棄了這個侄子:算了,就讓他去做個四處周遊留下詩作的才子,為家族增光吧。

*

盧寺卿將今日朝上的庭辯一一說給盧照鄰。

最後就止於李義府忽然問起‘姜侍郎對禁婚令怎麽看’,然後又被姜侍郎一句話噎死過去的對話上。

盧照鄰一直認真聽著,見伯父說到這兒竟然不說了,不由追問道:“之後呢?陛下可有要姜侍郎答此事?”

盧寺卿搖頭:“沒有之後了。姜侍郎不理會李義府,在朝上一點兒顏面也不給李義府留。聖人也未出一詞責備。”

之後皇帝也不肯再聽沒完沒了的庭辯了,直接下旨:

“聖人令許敬宗先將《姓氏錄》擬一份名錄出來,又令李義府將‘禁婚令’按照本朝《戶婚律》的疏議形式寫成細致的條律——待有詳細成文後,朝臣覺得不妥者,再具事以辯。”

畢竟現在許、李兩人提出的只是想法和總綱。

以至於今日庭辯吵了一個時辰,基本都集中在‘有這兩個想法就荒謬’和‘我這個想法不荒謬’這種車軲轆話上。

給皇帝煩的要命:沒有細則條錄,吵架都吵不到點子上——

有些政策和詔令,只停留在總綱階段的時候,確實看不出來能不能行的通。

皇帝就此退朝。

世家也勉強接受這個結果。

雖說皇帝的態度,明顯是偏向許李二人的,但既然沒有把話說死,就還有回旋的余地。

各世家準備群策群力,等許李二人的細則出來,集中精力從每一條上辯倒他們!

而盧照鄰在聽聞皇帝並不曾追問姜沃的看法後,很是松了口氣——

其實這兩年他一直在擔心:皇帝將吏部‘資考授官’這種得罪人的事交給她來做,不會是把她當成一把專門砍硬骨頭的刀來用吧……

需知,刀砍硬骨,硬骨如何不說,刀自己也會受傷。

而且,若是刀用的太狠,或是卷了刃或是斷裂,都再不可挽回。

執刀人卻是可以隨時換一把刀用。

盧照鄰一直很擔心,皇帝就是這麽看待她的。

不過以現在的情形看,皇帝應當無此心:吏部資考事後,她升了同中書省門下三省,並領吏部最要緊的考功屬。

而且這次往狠裏得罪世家的事兒,皇帝也未交給她做。

甚至李義府都直接點名問到她本人,皇帝也不令她作答,也不令她接此事,而是依舊是交給許李二人。

可見,在皇帝心裏,她應當真是個心腹臣子,而並非一把隨時可棄的刀斧。

盧照鄰心下寬慰多了。

而盧寺卿與他說過朝事後,就囑咐道:“你雖不上大朝會,無法為此事庭辯,然你在京中交友廣闊,便多打聽著些消息,尤其是許敬宗那本《姓氏錄》!”

“也多托付些能夠上朝的友人,庭辯時,也好多一份人望。”

盧照鄰沉默片刻,終是應了下來。

*

在盧照鄰跟伯父告辭後,盧寺卿忽然又想起一事:“你先等等,我這裏還有幾本坊間的傳奇,你拿回去看看。”

盧照鄰:?

盧寺卿從鎖著的櫃子裏,拿出一個小書箱。

打開來,最上面赫然是一本兩年前風靡酒肆坊間的《權相奪親外傳》。

盧照鄰見此書就皺眉——只要對朝堂稍有了解的人,自然都看的出這本書在影射編排誰,又是在警告誰。

當時盧照鄰還特意來問過大伯,這不是盧家人幹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