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大唐武德2.0

時日匆匆,春秋賡續。

轉眼到了顯慶五年正月。

姜沃是落筆寫了‘顯慶四年’後,才反應過來寫岔了,只好換過一張公文紙重新寫。

擱筆後,她看向窗外。

又是一場雪。

山茶覆雪,赤紅如焰。

姜沃是回想了幾息,才想起初次見山茶覆雪,還是顯慶二年。而那一年,她隨帝後至並州,至洛陽,然後一年都忙於‘吏部資考事’。

過的真快啊。

姜沃看著筆下寫廢了的公文——感覺她才剛習慣寫顯慶四年的落筆,就又到了顯慶五年。

她忽然記起了前世父母的話:年輕時候不覺得,尤其是小時候坐在教室裏的時候,總覺得時間過得真慢呀,怎麽還不下課。然而一上班,尤其是按部就班做熟了工作後,就覺得一周周嗖嗖就過去了。

姜沃琢磨過這個問題,覺得大約是人活越久,身上的記憶和經歷越沉重,在心理時間上下墜的就越快吧。

尤其是,顯慶四年朝中也未發生什麽震驚朝野的大事,平平淡淡越發過的快了。

其實,朝臣們原以為,顯慶四年會有大事的——畢竟,顯慶三年底,邊關傳來戰報,吐蕃起兵犯吐谷渾。

然而,這一戰……很快結束了。

*

吐蕃進犯吐谷渾,也在意料之中。

姜沃來到大唐後,常要屢屢提醒自己,時代的不同。

這個時代國與國之間,所謂的和平,都是建立在實力的基礎上,而不是什麽呼籲和平的理念和秩序。

當一個國家強大了,想要持續發展,必是要擴張的。

這點吐蕃是這樣,大唐也是這樣。

都不是什麽維護亞洲和平的正義之師。

既然這就是時代所處的歷史環境——那在姜沃心裏,自然是自家武德越充沛越好。

此番吐蕃攻吐谷渾,原因也很樸素:就是覺得能打過!就像是一只狼,看到自己身邊蹲著一只肥美的走地雞,那為什麽不吃一下呢?

吐蕃真是眼饞吐谷渾許多年了。

所忌憚便是吐谷渾是大唐的屬國,算是有主的走地雞。

狼可以肆無忌憚吃走地雞,但要是吃了雞會引來老虎,就要忍耐口水了。

吐蕃的忍耐,在顯慶三年被兩件事打破了。

一是這一年,吐蕃再次誠心派出使者(起碼吐蕃自覺派出的時候還挺誠心),對大唐如今的皇帝獻上金盎、金頗羅(金子打造的馬球),然後再次請求和親。

而皇帝,作為先帝的兒子,也繼承了先帝當年的傳統:禮物收下了,和親就不必了。吐蕃如今實際的控制人,祿東贊對此事頗為怨忿。

二來,則是這一年,吐谷渾內部出了問題。有重臣叛亂,甚至還有一位叫素和的直接跑路去了吐蕃,將吐谷渾國內兵力和防守關隘的虛實,盡數告知了祿東贊。這便是,內奸從來比敵人更可怕的緣故。

對吐蕃來說,這……實在太誘人了。

若是一只走地雞,想吃到嘴裏還得去追一下,防止被雞啄兩口。然得知這樣詳細的情報後,在吐蕃眼裏,吐谷渾就不再是活蹦亂跳的雞,而是一只烤雞了。

再不吃對不起自己了!

哪怕會得罪大唐,也得先撕下點肉來吃了。

於是吐蕃集結十來萬軍隊,兵分兩路,是準備以迅雷不及吐谷渾請援軍的速度,直接破國的!

而祿東贊此人,也確實是個挺謹慎的將領。

他也知這些年大唐對吐蕃多有防備,一直屯兵高原。甚至江夏王李道宗一直就呆在西州都督府沒走。

於是他在打吐谷渾之前,先挑動了疏勒、朱俱般、蔥嶺三國叛唐——

意圖讓李道宗陷入兩難選擇:是選擇發兵救援吐谷渾,還是平定叛亂?須知吐谷渾是屬國,但那三國叛唐可是騎兵,躍躍欲試犯大唐國境。

而這種抉擇中,江夏王也體現了名將的素質,毫不猶豫選擇了率兵支援吐谷渾,然後八百裏加急把戰報送回了長安城,另請將領來平三國叛亂!

看到是這三國叛亂,皇帝也沒有猶豫,直接點了蘇定方大將軍——

老熟人嘛!

這三國都是當年蘇定方大將軍滅西突厥,望風而降的小國。

蘇定方也覺得責無旁貸:滅西突厥後,他勛至最高級別上柱國,皇帝又加封左驍衛大將軍,邢國公,甚至還直接又給了他兒子一個縣公的爵位。

在蘇定方看來,皇帝如此厚酬其功,那西突厥再有叛亂,也是他分內之事!

在姜沃看來,蘇大將軍這就屬於‘售後’極為靠譜的人,余生都保修。

*

皇帝封蘇定方為‘安撫大使(平叛專用名號,實則武力安撫)’。

詔青海道各州府兵皆聽其令。

又因西州都督府原有特意屯於高原的精兵,蘇大將軍從長安出發時,根本就沒帶多少兵馬,皇帝還給他安排了薛仁貴做副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