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新的熱點

紫宸殿。

禮部尚書許圉師帶著奏疏求見皇帝。

待他蒙召入內,便見帝後皆在。

如今許圉師與許多朝臣一樣,對於在紫宸宮見到皇後,沒有什麽驚詫之情了。

畢竟陛下精神不濟時,皇後都常隨朝。

他對帝後二人行過禮。

許圉師此番是為皇帝指婚事來的——

禦賜婚事,自然不是一道聖旨下去就完了,而是有許多後續的賞賜與流程。

禮部有多不勝數的舊例,然這次的賜婚,完全卡不上任何舊例。

許圉師一來為官謹慎不敢擅作主張,二來,自從貢舉事挪至禮部後,他對吏部上下都很有好感,此番既然有機會,他也有意為姜侍郎多爭取些禦賜恩典,彼此也是進一步結個善緣。

故而他整理了一份‘前無舊例’,需聖人親斷事的奏疏,特意來向皇帝請旨。

*

許圉師挨條念起來。

第一件事便是命婦品級。

禦賜婚姻,男方又是四品朝臣,按例,女方該同時授予四品誥命。

但……姜侍郎本身無論實職官,還是虛銜,都超過了四品。

朝中倒是也有女方出身宗親,或是如皇後的姊妹一般,因母家緣故,妻子誥命高於夫君的成例。

於是許圉師此番來請旨,是想給姜侍郎請一個三品誥命的。

然而,卻聽皇帝道:“不必予命婦封誥。”

許圉師怔住:不給?

然而皇帝已經明確表態,許圉師也不敢再有異議,只好往下念去。

提起婚儀的六禮。

此時,官宦人家嫁娶,隆重禮多:需兩家先交換‘報婚書’,之後再走‘納采、問名等六項禮儀’,之後才是正式的大婚日。

在許尚書心裏,這場大婚對剛剛分宗的崔司業,和本就無親族的姜侍郎,應當比別的官員還重要才是——相當於開後世之嗣。

又是禦賜婚事,自然該隆而重之!

許尚書對著奏疏與皇帝匯報,禮部按照舊例擬定的禦賜之物——

納采是六禮之首,一般皇帝賜婚,都會賜下禦苑中的一對活雁,以做榮耀。有時也會加賜諸如‘如意’‘和合二仙’等吉物。

許尚書就問起陛下是否要加恩厚賞兩府。

原以為皇帝肯定會加恩的,熟料許尚書卻見皇帝沉默片刻,神色似乎微有些怏然。

許尚書立刻低頭。

說來,除了皇帝的東宮心腹舊臣,如今朝上其余臣子,其實對當今的心思是不怎麽拿的準的。

當今在潛邸時是出了名的溫厚軟善脾性,但經過永徽年間門種種事故,如今陛下絕大部分時候還是溫和的,但……朝臣們真摸不準他在想什麽。更不知這溫和之下,是給自己記了一筆好事還是罪名。

於是見皇帝神色稍改,許尚書就很忐忑。

接著就聽皇帝道:“不必送納采之禮了。”

許圉師:?什麽?

他這次是明顯愣了愣,才準備再往下念。

然而皇帝直接打斷他:“一應六禮賜物與大婚賜禮都不必了。”

許圉師是真的震驚了:合著陛下您這回賜婚,就光禿禿的只賜一張聖旨?

難道皇帝賜婚另有隱情,實則並不樂見於這樁婚事?

許圉師心中一突。

但……哪怕皇帝心裏不樂意,到底是禦賜婚事,大婚典儀上若是一件禦賜之物也無,實在是太不好看了。

於是許圉師努力想壯著膽子勸一下聖人:“陛下,這……”

還未勸諫,皇帝就已經擺手道:“兩府只換婚書,不行大婚典儀,禮部無需再涉此事。”

不行大婚典儀?

許圉師以為自己聽錯了。

而皇帝已經開口道:“退下吧。”

許圉師不敢再說什麽,震驚到麻木地退出來了。

許尚書出門的時候心情便是:我不理解但我大為震撼。

而且,腦中還翻騰著許多,他忍不住追索,但又不敢細琢的想法。

他都想象得到,等他回到禮部,告知下屬此番禦賜婚事竟然是如此辦理,次日……又會在朝臣間門引起什麽樣的猜測和波瀾。

*

果然,此事很快成為了長安城新的熱點。

皇帝這賜婚,哪裏有禦賜婚姻的樣子,簡直只是下個通知,這兩人是夫妻而已。

朝臣們與昨日的許尚書頓時心情一致,皆震驚疑惑起來。

各種猜測再次如暗潮一般,在朝野中湧動。

*

倒是姜沃,這兩日並不在長安城中。

她特意給自己安排了三整日休沐,約了文成一起去玉華寺,看望鳴珂。

比起文成的《女醫傳奇》多傳於內宅,鳴珂寫的兩本傳奇,托宦官送與文成府中代為發行後,倒是在酒肆與坊間門都頗為流傳。

因她寫的是此時很流行的俠女類傳奇。

王鳴珂天生性子直,看傳奇也愛看此類爽快的故事,尤其喜歡一本寫“劍術天成越女”的《春秋越女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