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被文字攻擊的人

顯慶三年四月。

百官署衙搬遷至大明宮。

因大明宮在東,自此後,太極宮多被朝臣宮人稱一聲“西大內”。

大唐開國日久,各署衙文書歸档愈多。

正好原本的屋舍都有些緊巴巴。現搬遷至大明宮後,原署衙則正好作為藏档庫使用。

第一日是三省先挪,次日則是六部。

吏部朝臣中,姜沃與裴行儉各自負責與一車機密重要文件同行。

車馬經過大明宮丹鳳門的側門入內。

丹鳳宮門前是寬一百五十米還有余的大街,大氣磅礴。

而含元殿內的用於宣召百官上朝的銅鐘正在試敲,當真是‘金闕曉鐘開萬戶’。

*

姜沃來至大明宮侍郎院,一眼就見到院中熟悉的山茶樹與蕉葉覆鹿的小案。

遲她一步到此的裴行儉,見此笑道:“王尚書好大方。這桌椅送與我們也罷了,難得會將這株好不容易理出來的山茶樹送人?”

姜沃回頭笑道:“不是無緣無故的。”

裴行儉:?

姜沃道:“你還未見新的《職制律》吧?等見了就明白了。”

*

皇帝‘請’前太尉長孫無忌新修的,專門針對官員的《職制律》已經編好了。

當然,修律這樣瑣碎復雜的事兒,皇帝也沒有只送一封信過去就指望兩個人修完。

他也生怕萬一再把兄長和舅舅累出個好歹來。

因大理寺負責掌諸署衙百官犯徒刑者,皇帝就點派了大理寺內,專門負責整理文書的十來個胥吏,帶著許多舊年档子一並入蜀地。

讓他們來做一些打下手尋公文的工作。

只是皇帝的書信,走的是官驛加急,到的比較快。而派去的胥吏們,則是晚了十來日才到黔州。

除了胥吏外,皇帝還需點一個大理寺官員帶領這些人,並手持自己的手信,通過萬嶺谷前的親衛。

姜沃就薦了正在大理寺做司直,專管覆理禦史檢劾官員事的狄仁傑。

正好專業很對口。

皇帝對狄仁傑也還有印象——年輕的進士,皇後的故鄉並州人。

在並州時,帝後還召見賞賜過他一回,皇後當時還誇了句‘好人物!’

於是,皇帝聞姜沃所薦後,再次召見狄仁傑。

作為自己不承認不自知的顏控,皇帝在細觀狄仁傑生的眉目英挺,軒昂正氣後,其實就挺滿意的了。

之後皇帝又提考了幾句永徽律,見他也答的很流暢詳實。可見雖年輕,卻是殫見洽聞之人才,就將此事交給了他。

去歲夏日,狄仁傑臨行前來向姜沃辭行,並請教長孫無忌與李承乾的性情。

想到要去見這兩位重量級人物,年輕的狄仁傑也不免心裏緊張。

姜沃就將貞觀年間舊事講了些與他聽。

“不過,趙國公如今性情,便不能知了。”

狄仁傑敬聽過後,表示他此番去,一定謹言慎行且跟著趙國公用心修習,不辜負姜侍郎所薦。

姜沃看著他告辭而去的背影:此番,他去跟著貞觀一朝的律法大家,學著修擬律法,打一回下手——

隨著時間流逝,世情變換,律法總要不停的修訂增補。

將來,可主持此事的,應當就是狄仁傑了。

*

最終成文的《職制律》,其實於今年二月,就已經被狄仁傑帶回了長安城。

只是皇帝是個頗有儀式感的人。並沒有即刻在朝中公布推行此法,而是準備再百官署衙遷居大明宮後,再頒布此法。

也算是某種程度的‘新居新氣象’了。

當然,朝臣們應當不太喜歡這個新氣象就是了。

再此前,皇帝只將此書交到官方印書處去雕版,準備到時候各個署衙發兩本。

因狄仁傑處有手抄本,姜沃就先借來看了看。

看到了其中一條後,她含笑抄下來,特意去送給她的新上峰,王神玉王尚書看。

王神玉依舊風儀瀟灑接過來,然後難得當場變色,痛苦面具起來。

姜沃想起……唔,上回讓王神玉這麽痛苦的,還是聽說他竟然要去代替皇後行親蠶禮。

而這次讓王神玉裂開的,是《職制律》裏的‘考勤法’。

【一十六條:諸署衙官員,白日應在值卻未在者,夜間應值夜而未在者,皆笞二十(並罰六月俸祿)。通晝夜不在值者,笞六十。(罰兩年俸祿)。】

其實看到這條的時候,王神玉還好。

他雖然懶散,但直接翹班的情況,還是……少的。

主要是下一條:

【一十七條:各署衙晨起點卯皆有時辰。若點不到,誤一個時辰笞十,誤一個時辰以上,算作白日應在值未在,依十一六條論處。(早離署衙,同此例)】

王神玉:?!

遲到早退一個時辰,也要挨十下小竹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