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安定公主(第2/4頁)

姜沃猜到是什麽了。

她打開信封,小心地倒過來。

幾支曬幹了的金黃色稻穗,落在她掌心。

比起她曾在司農寺見過的水稻。

這幾支稻穗,穗長而無芒。

占城稻。

稻穗已經曬幹了,在掌心輕飄飄的,若無物。

然姜沃卻覺得,托著的是重若千鈞之物。

**

貞觀殿。

姜沃到的時候,帝後正在看李淳風的奏疏。

這封奏疏也是到了長安,才轉到洛陽宮。

皇帝神色很喜悅。

見了她笑道:“姜卿也知此佳訊了?”

皇帝看上去氣色好多了,姜沃也看的心下稍寬。

無論從多年君臣情分,還是作為曾經的病人來說,她都不願見人被病症如此折磨。

皇帝的風疾,與先帝的病症一般,最怕夏日。

而且……最初發作的年紀,也與先帝仿佛。

今歲在整理貞觀元年‘裁官事’時,姜沃也接觸到許多貞觀元年的先帝朱批與詔令。

之前秦王府時如何,不可得知。

但就在貞觀元年,先帝已然下過欲修整行宮的詔令,其中便道:“朕有氣疾,暑輒頓劇。”[1]

以貞觀元年的百廢待興,國庫空虛,二鳳皇帝依舊想要修行宮避暑,可見此病症實苦於夏日。

而那時……先帝也還不到三十歲。

正如此時的皇帝。

姜沃眼見今歲自夏日以來,哪怕頭痛目眩沒有發作起來,皇帝看起來氣色也總不甚好。

且此症實乃生來所帶之病,當年孫思邈診先帝,也只能配藥緩解症候,又屢次囑咐若是‘憂勞煩結’便會風疾彌時,遷延不愈。

今日大約是心情好,皇帝的氣色看起來好多了。

在姜沃遞上一支稻穗後,皇帝心情更好,連聲囑咐程望山去將隨奏疏而來的木匣拿過來。

李淳風給皇帝進上的是一箱幹稻穗。

姜沃聽皇帝道:“待年底回長安後,朕往昭陵祭拜父皇,也將此良種奉上靈前。”

曬幹的稻穗和麥穗,都能放很久。

姜沃記得原先見過有人以幹稻穗插瓶,比起花卉來另有意趣。

她提起後,媚娘就從多寶閣上拿下一只潤白玉瓶。

皇帝親手挑選出一支他覺得最好看的幹稻穗,插在白玉瓶中。

之後道:“朕知育種事,並非一兩年之功。”

“朕已然下詔,厚賞此番隨行愛州的司農寺‘育種計史’和田農的家眷。”

皇帝伸手輕輕撥了撥垂頭的稻穗:“到時候,他們每育出一種,朕便往裏插一支新的稻穗。”

他擡頭笑道:“媚娘,你可得把這個玉瓶給朕留好了。”

媚娘莞爾:“好。”

*

待尚藥局的禦奉親來送藥,姜沃就告退,讓皇帝服藥安歇。

門口的宮女將她引到後殿去。

安安正在後殿寫字。

見了她笑道:“姨母!”

然後先好好擱下筆,免得墨點落在紙上。然後才跳下椅子奔過來。

姜沃正好彎腰,將她接在懷裏。

“等安安晚上回家,姨母送你一盞燈。”

兩人正說話,就見媚娘進門,笑道:“什麽燈?”

姜沃回首:“也有姐姐的。”

然後放下安安,遞上嘉禾的信。

見媚娘坐下來看信,安安就來到母後身邊,依偎在她膝旁。而媚娘也就一手拿著信,一手攬著女兒。

媚娘看文字向來很快,她讀完後,很自然遞給姜沃,笑道:“還記得你問我給她起什麽名字的舊事嗎?”

姜沃頷首。

嘉禾。

媚娘是從掖庭的風雨中,撿到這個孩子,取名嘉禾。

姜沃接過信看完——嘉禾此時正在跟著司農寺的育種計史,學農事。

正如其名。

“甘露降,風雨時,嘉禾興。”

*

五月二十五日黃昏。

姜沃封好要送往長安給王神玉的信。

這是一封極厚的信,以至於姜沃換了一枚最大的信封才能裝下。

裏面詳細整理了她與裴行儉定下‘資考制’的最終細則條款——

便於王神玉面對長安城裏各路人馬的狂轟亂炸的詢問。

之後,姜沃便去向王老尚書請假。

明日是安安的生辰。

王老尚書準了假,笑道:“你都幾個休沐未休了?端午也未歇著吧。等下月徹底定下此事,貼出公文發了邸報,你與小裴便輪著歇一歇去。”

*

夏日黃昏。

姜沃踏著一地碎金似的夕陽,回到了洛陽城姜宅。

說來……姜沃覺得跟從前的魏王李泰,還是很有幾分緣分的。

她在京城中的侍郎宅,就是先帝賜給李泰的宅子改造的,在洛陽城這座姜宅,也是如此。

不過,姜沃自從見了皇帝連‘無官職’的舅舅都要卷起來後,深深懷疑,皇帝將這座改造過的‘前魏王宅’賜給她,說不定只是因為這座宅子離皇城最近,方便她省去路上的時間,更好的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