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分擔(第3/5頁)

皇帝笑道:“這孩子記性真好,都快一月未見了,竟然還記得。”

媚娘則把小公主遞過去:“好,找姨母吧。”

姜沃到九成宮後,已經先換過了衣裳才來,此時就伸手接過安安。

然後認真與被乳娘抱著的李弘打招呼:“弘兒好。”

李弘很快就要兩歲了,吐字就清楚多了,他也常見姜沃,就慢慢說道:“姨母好。”

媚娘在旁笑道:“弘兒倒是個慢性子。”

敘過一路行程與家常事,姜沃就一頓。

媚娘便知她還有正事要說,就讓乳娘把兩個孩子都抱走了。

*

姜沃先說起,大公子也前往祭了袁師父。

皇帝一聽也略帶了幾分詫異:“朕是吩咐過親衛,不要把大哥當成犯人拘押著不許出門。”

“但聽親衛說,大哥也從未出過萬嶺谷。”

之後又連問了幾句兄長身體如何,氣色如何的話。

姜沃都一一答了。

又道:“臣與大公子談了許久——相談的這件事,臣覺得該盡快稟明陛下。”

見皇帝頷首,姜沃立刻取出兩份數據詳實的奏疏來。

回程的船上,她也不‘飄零久’了,而是一直在奮筆疾書寫奏疏。

在船上擬初稿時她用的是系統裏的數據,回來後,還抓著崔朝一起熬夜,與史書上對了對。

第二日就拿來給帝後二人看了。

皇帝先是大略一看,就道:“這是……歷朝歷代的戶籍數目?”

“是。”

姜沃與帝後二人再次說起了人口陷阱。

這次她說的更加詳細——

生存資源增長的速度,是遠遠趕不上正常情況下人口繁衍增長速度的。

而自然界的殘酷就在於,當生物的數量超過生存資源,必然會帶來殘酷的‘洗牌’。

將生物數量殘酷地清洗到生存資源可負擔的紅線之下。

最常見的方式,就是……戰火。

不比跟李承乾說起此事時,兩人多半從理論上來探討。

這次姜沃是從實際數據與帝後道:“自秦以來,歷朝歷代中華人口,皆未超過六千萬。”

其實此時朝廷統計的多不是具體人口,而是戶籍。

姜沃也是為了更直觀,把戶籍換成了人口數。

“據漢地理志可見,漢平帝時期,人口約五千七百萬。”姜沃拿過另一份奏疏來。

她特意分成兩份來寫,正為了此時放在一起對比看。

“平帝年間人口到了六千萬的邊緣,接著就到了新莽年間爆發綠林赤眉起義,戰火連天,待光武帝劉秀建東漢,重新厘清戶籍時,人口只剩……兩千多萬了。”

百姓折損一半還多。

“再有,東漢末年,桓帝靈帝年間,人口也是養至近六千萬,之後就爆發了黃巾起義。”

直接就‘蒼天已死黃天當立’了,迎來了大名鼎鼎的三國時期。

她的目光落在令人驚心的數字上:“魏蜀吳年間……三國相加人口只有不到一千萬。”

東漢末年,‘十戶九空’並不是一句虛詞。

她的情緒已經在整理數據的過程中驚痛過了,此時還算平靜,倒是皇帝與媚娘,眉頭越皺越緊。

“再有隋大業年間……”

這個不必姜沃說完,皇帝本就諳熟於心:“隋末近九百萬戶,亂世後到高祖武德年間,厘清戶籍,只有……二百多萬戶。”

姜沃嘆息道:“陛下,臣知道,這些戰火,一定有朝廷極大的過失。漢末隋末,朝堂腐朽。”

她看著眼前帝後二人:“但人口增長和糧食增長不匹配,以至於糧米不足,百姓養不活自己而變成流民亂民,活不下去只能拼命,亦是戰亂起因。”

人口太多,資源有限,本就不可避免內卷。

再加上朝廷腐朽土地兼並,那就是烈火遇到熱油。

不可避免會炸開。

姜沃想起了安史之亂。

除了李隆基前後水平差別極大的執政外,開元天寶年間,六七千萬的人口與越演越烈的土地兼並,大唐本身也搖搖欲墜,繁華背後亦是深淵。

若是那時候天降太宗一般的帝王,或許……

姜沃按下這些思緒不去想。

而是拿出了第三份奏疏。

“戶部每年會向陛下回稟一年增長的戶籍。”

不管是對總管天下戶籍的戶部來說,還是對各州官員來說,治下人口增長,都是妥妥的功績。

“臣還記得,這些年進戶是越來越快的。”

皇帝臉色已經徹底凝重下來。

不用聽完,他已經明白了姜沃的意思。

他看向姜沃推算過結果的奏疏——太史局出身,果然數算學的好。

若是按如今大唐的繁榮與進戶之快,只怕幾十年後,大唐的人口,也會到達漢朝人口最多的五六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