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傳承

司農寺。

“這株蘭花開的真好!”

姜沃由衷贊嘆。

聽出她是發自內心的贊賞,神玉侍郎頓時美的不行,毫不掩飾驕傲姿態:“是吧,我敢說長安城中再也沒有人比我會侍弄花草的人!”

姜沃頓時想起一人:好想介紹給遠在黔州的大公子承乾認識下。

*

此時,吏部兩位新侍郎,都不在吏部,而是在司農寺,王神玉曾經的獨門獨戶院中。

與姜沃離開太史局一樣,司農寺也一直給曾經的‘王正卿’保留他的院落。

王神玉給姜沃一一介紹了他的心肝花草們。

之後邀請她進屋小坐。

入內,滿目青色雅致。

明明是五月夏日,姜沃每每至此卻都覺十分清幽,自生蘊涼——

確實是比吏部侍郎標配的簡樸寒素版小屋好多了。

吏部官員眾多,署衙雖大,人均占地面積卻比太史局小。

只有吏部尚書才有一個獨自一進的院落屋舍。

兩位吏部侍郎則是拼一個院子,東西兩面自選。姜沃自然謙讓王神玉,自己選了西邊。

看著光禿禿的院子和兩間異常簡素的屋舍,姜沃第一次體會到何為清廉官舍。

說來,這其實算是她第一次真正入署衙,一切按別人的規矩生活——

之前都是跟著師父們在太史局,別說按著自己的想法收拾屋子院落,怎麽舒服怎麽來了,甚至不吃公廚的時候,還有頂頭上司親手炒菜吃。

但到了吏部,必然不會再有這種自由和厚待。

姜沃原準備老實做人,按照王老尚書的標準過活的。

但,王神玉過不下去了!

這不,勉強忍了些日子,今日午時,王神玉就邀姜沃來至司農寺他原先的院落,然後痛心疾首指指點點:“看看!”

“簡直是洞天福地與未開荒地。”

“不能一直這樣下去了!”

“吏部旁的地方暫且管不到,先把你我院中收拾利落了才行。”

姜沃也有點過夠了,立刻點頭贊同——她有許多書籍陳設還在太史局,想要拿過來。

雖然贊同王神玉,她還是提出往王尚書處報備一下。

畢竟他們都去過王老尚書處議事,見過他老人家的院子,樸素至極。

王神玉感慨道:“大伯那人,一輩子求的,便是人皆認定他‘素有清名,克慎勤勉’。”

之後語重心長對姜沃道:“咱們可不能學他。”

“等回頭,我就叫人將院中好生布置一番,挪些四季花草進去,每日都要賞心悅目才成。”

“身為臣子,皇命加身,只好案牘勞形,俗務纏身。”

“若是再整日過的跟苦行僧一樣,實在是生無意趣!”

王神玉覺得,看在長輩的面上,他忍了二十天,已經是夠了。

不得不做這吏部侍郎也罷了,生活質量絕不能丟。

姜沃笑眯眯點頭表示大贊。

心中道謝:陛下,您知道您給我挑了個多麽合心意的未來上峰嗎?

*

待王神玉終於抒發完關於生活質量的感慨,姜沃放下手裏的杯盞:“其實我今日,還有件事想與王公商議。”

她稱呼旁人都是稱官位。

但對王神玉,一向更敬重些,姜沃就換了稱呼,喚一聲‘王公’。

時值五月下旬,兩人也已經同院辦公二十日了。

兩人雖性格大相徑庭,卻奇異的很能處得來——當然這個奇異,是王老尚書的角度來看。

姜沃與王神玉兩人彼此倒不覺得奇異。

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其實都是只做好自己分內之事,從不幹涉指點旁人的人。

相處自然和諧。

既處得來,又是未來上司,姜沃就將心中一直惦記的事與王神玉說起。

“王公可知京中女醫館?”

王神玉點頭:“自然知道,家中還有女眷請過女醫館中的助產士。孫神醫親傳,遂安夫人手把手教出來弟子們,各家都是信得過的。”

姜沃眼中便有笑意。

當時請遂安夫人薛則出宮,作為第一位女醫和將來女醫們的‘二導,’也有這方面的緣故。

她曾經太子乳母的身份,本就更令人信服些,只慕此名來學的女醫也不少。

姜沃繼續道:“是,我想說的正是這助產士。”

“王公也知,有助產士在,大有益於難產婦人和嬰孩活下來。”

“可這等醫術,不是口傳心授就行的,需得有師父手把手的教導。”

“先帝時,就曾下旨令太醫署將大夫派往各地。”

“如今天下三百六十州,各州都有京中太醫署考核過後,下派的數名醫博士、助士,以防各地疫症,大見成效。”

“若是女醫也能像太醫署的官員一樣,得個朝廷的官位,被朝廷安排去各州,能夠有朝廷文書有俸祿,一路還有官驛,到了地頭還有官府的供應——便也能將這助產士散向天下各州,豈不有益天下人口戶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