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再會九成宮

李治再到太史局去取吉日時,太史局諸官員拜見之鄭重,與之前又截然不同了。

從前拜見的是皇子,是大唐數十位王爺之一。

此番再行禮,可就是對著東宮太子殿下,對著未來的皇帝了。

姜沃也正式稱一聲:“殿下。”

初唐時,宮中典制與後世不同:百官唯有對皇太子,才能敬稱殿下。

從前相見,都是稱一聲晉王,今日,終於可以稱一聲太子殿下。

*

對朝臣們來說,從月到四月,短短一月,這世界變得太快……

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畢竟朝臣一向是接受能力最強的一撥人,而世家臣子又為其中翹楚。

在最初的錯愕後,他們已經迅速接受了現實,並分析了現實,開始考慮如何就現狀謀取利益了——若非有這樣的本事,也不能朝代更叠,多少帝王將相從雲端跌到塵土,世家們卻一直存在,還存在的很滋潤金貴。

“這才兩日,就已經有世家向我示好來了。”李治坐下來,卻不忙問送走李泰的吉日,而是先與姜沃笑了一句。

姜沃如常遞上茶,隨口道:“想來是通過太子妃?”

李治點頭,眉宇間神色如常,依舊柔和淡然,但姜沃卻從他聲音裏聽出了一點寒意:“聽王妃話裏話外的意思,世家對我能做太子,倒也十分樂見呢。甚至原本傾向於四哥,甚至幫過四哥的世家,對最後是我做了太子,也沒有多大的抵觸之意。”

他垂眸望著杯中浮動的茶葉,聲音終於出現了明顯的冷意:“還真是……看不起人啊。”

姜沃莞爾。

她理解李治的不滿:世家對他做太子,一點兒不緊張,反而還一致表現的挺歡快——可見是覺得‘新太子’寬仁柔和不足為懼,將來在他手下,世家終於不會像在當今聖人手下一樣窒息了。

姜沃指了放在窗下的碗蓮笑了笑:“大概他們覺得,殿下是無害的潔白蓮花吧。”

這句話,在李治給她送蓮花的那天起,她就一直可想說了。

李治望向姜太史丞特意放遠了些的碗蓮,見柔嫩的白色花瓣正好在風中搖曳了兩下,不由也笑了。

“也罷,世家且擱一擱再說……以後要來往的日子還長。”

“倒是眼前有一事,又要煩勞姜太史丞了。”這回李治的笑容就真切了起來,笑眯眯道:“真想知道,什麽時候是送走四哥的吉日呀!”

姜沃也笑眯眯回答:“早替殿下算好了”。

李治接過來一看時辰,也很滿意:雖說依著他的真實想法,是很想明天就把四哥踢出長安城去東萊海邊吹風,但他也知道,得給父皇留點緩沖的余地和痛定思痛徹底下定決心的時間。

人說壯士斷腕,父皇這是一月內連斷兩腕,肯定很痛(李祐:所以真的沒人記得我嗎?)。

若是讓李泰離開長安太快太淒涼,父皇沒準回頭就心疼起來了。

李治把寫著吉日吉時的紙對折塞到衣袖:“接下來又要忙了——我這個做弟弟的也不能厚此薄彼,當時給大哥帶了那麽多東西,當然也要給四哥多準備些吃用之物。”

話雖如此,但李治一點兒沒有當時給大哥搜尋‘有趣之物’的急切和忙碌,而是很悠閑地繼續坐著,甚至自己拎過茶壺來,給兩人都添了一點茶,繼續聊天。

“說來,之前我問姜太史丞的結局,已經有了答案。”

這話聽起來沒頭沒尾,姜沃卻很自然地聽懂了,李治說的是《寶珠傳奇》。

在之前,遠在太子謀反之前,李治就曾經問過姜沃:“姜太史丞這個故事似乎沒有寫完——從懸崖跳下去的人,就一定得摔死嗎?”

姜沃當時想了想道:“按一般的規律來說,跳崖就相當於終結,就像人於江河中迷了道路,似乎只有漂泊在水上困死渴死一條路——但或許迷路之人,劃啊劃啊,就遇到了桃花源也不一定。”

《桃花源記》,李治當然也是讀過的,聽了不由道:“這可能也太小了吧。”

“極小的概率,並不代表沒有。”

那時候,李治只以為姜太史丞在安慰他,可現在——

李治再次露出了笑容:“現在大哥哪怕還沒有進入桃花源,起碼,也願意試著劃船去尋一尋了。”

李治又拿了塊點心吃——姜沃發現了,他是真不著急為送走李泰做準備,這區別對待明顯的,跟媚娘那個恩怨分明勁兒真像。

他慢條斯理的吃了兩塊點心,又擦過手。

之後李治忽然正了顏色:“其實,我一直有一事想請教。”

“姜太史丞師從兩位仙師,學的是讖緯之術。但……姜太史丞既然能說出‘桃花源’並非沒有,就說明不覺得命定的讖緯一定會應驗。”

難道卦者會懷疑自己的卦相嗎?占星者會覺得自己從星辰中看到的未來可以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