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八、碧簪空留(第2/3頁)

十二月初八,黃道吉日。

是日辰時初,華朝新皇具孝服至太廟祭告先祖靈位,辰時末,著袞服至乾清門禱告,向上蒼祈福,求蒼天護佑賜福,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百官鹹著朝服跪於乾清門後。待韶樂奏罷,新皇起身,鳴鐘鼓,新皇上輿,至弘泰殿降輿,升帝位,百官行叩拜禮,禮部尚書宣讀詔書。宣罷,再鳴鐘鼓,眾臣再叩頭,太子謝熾正式登基為明帝。

明帝登基,遵先皇為“烈祖成皇帝”,斥莊王為“逆煬王”,誅玉間府衛氏九族。一應附黨,除陶行德及時告發,通知肅海侯及長風衛來援,免死並褒獎以外,其余皆誅九族。

明帝再頒旨,封董學士和忠孝王裴琰為內閣首輔,一應政事,皆由二位首輔議定後再報明帝定奪。

明帝再下恩旨,將河西、寒州、晶州賜給忠孝王為封地,並允其宮內帶劍行走,出入宮門無需下馬。

肅海侯護駕有功,封為肅海王,賜蒼平府為其屬地,免其糧稅,由其自行管理。

禁衛軍指揮使姜遠護駕有功,尚靜淑公主,並封其為一等慶威侯。

長風衛應護駕功臣,皆有重賞。

新皇登基,改元“永德”,冊董氏為皇後,宣布天下大赦,遣散宮內年老宮並一應孌童歌姬。

待眾臣鬧哄哄謝恩平身,議的第一件朝政便是月落立藩。

這件事議得極為順利,月落出兵,在華桓之戰中助了一臂之力,兩位內閣首輔裴琰與董方並無異議。清流一派雖有些猶豫,但聽到明帝要廢除進貢孌童歌姬,推宗崇儒,肅清風氣,大學士殷士林便帶頭泣呼“聖上英明”,其余官員自是隨聲應和,自此月落立藩便成定局。

明帝再頒聖旨,廢除月落一切奴役,允其不交糧,不納貢,不進獻姬童,並禁止華朝再有買賣孌童歌姬之事,如有違者,處以重刑。

明帝並頒嚴旨,凡有官員縉紳,一律不得蓄養孌童,如已有者,需將孌童遣送回原籍並好生安置。

一輪旨意宣罷,弘泰殿內,百官稱聖,自此,“永德之治”正式拉開帷幕。

裴琰回府,見大管家裴陽正指揮仆人操辦婚禮事宜,府中除大門外,也都摘下孝幛,掛上了紅綾,心中煩悶,直奔西園。

江慈這日精神好些,正替崔亮磨墨,見他進來,淡淡道:“王爺。”

裴琰見她一身素服,鬢邊一朵白花,腰間系著孝帶,不見昔日的圓潤和水靈,但纖腰細細,白衫飄飄,平添了幾分素雅與靜婉,心頭微顫,一時移不開目光。

江慈下意識右手護住腹部,轉過身去。崔亮回頭,笑道:“王爺快來看。”

裴琰回過神,走近細看,喜道:“子明畫得真快。”

“是。”崔亮微笑道:“瀟水河以北的,這個月內可以完成,但瀟水河以南的,可能得過了年關才行。”

裴琰望著圖上的山河川流,伸手輕撫著,嘆道:“有了這幅圖,華朝強盛,指日可待。”

他後退一步,長揖道:“多謝子明。”

崔亮忙扶起他,還禮道:“王爺切莫如此大禮,亮承受不起。這幅《下堪輿圖》能造福於民,自當讓它重見天日。何況王爺一直相護於崔亮,亮自當竭盡所能。”

裴琰欣喜地再望向案上地形圖,道:“那各處礦藏——”

“我得先把地形圖給繪齊了,才能找到點,在圖上一一標注。”

“好。”裴琰笑道:“看來今天日子真不錯,新皇登基,推行仁政,還下旨允月落立藩,廢其一切雜役。”

江慈猛然回頭,裴琰向微微一笑,江慈嘴唇動了動,終未說什麽,低下頭去。

裴琰再和崔亮說了會話,仍不舍得離開西園,江慈也做好飯菜,裴琰便留下來。

三人靜靜地吃著,裴琰忽然笑道:“咱們三個人,很久沒有樣吃過飯了。”

崔亮也頗多感慨,道:“是啊,時間過得真快。王爺也馬上要迎娶王妃了。”

裴琰忍不住看了江慈一眼,江慈卻在默然出神,似是想起了很遙遠的事情,轉而眼圈一紅,落下淚來。她默默放下碗筷,崔亮勸道:“你身子剛好,得多吃些。”

江慈也想起腹中胎兒,平定心情,深吸口氣,向崔亮一笑,重新端起碗,努力將飯吃完,起身道:“王爺慢吃。”

吃完飯,崔亮繼續畫圖,裴琰站於一旁看了會,才出了屋子。江慈正在掃去院中殘雪,見他出來,猶豫片刻,輕聲道:“多謝王爺。”

裴琰微笑道:“不用謝我,這是德政,是我應該做的。”

江慈垂下頭去,裴琰再也提不動腳步,道:“小慈,你陪我走走。”江慈有些猶豫,但又想問問他朝廷還給了月落哪些德政,便放下笤帚,跟了上去。

停了兩日的雪,但園內仍是銀白一片,冬青矮柏被積雪壓得顫顫巍巍,寒風刮過,雪便簌簌掉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