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楚王啟安葬(第4/5頁)

即使他和楚王啟或許沒多少君臣名分,大部分時候都在針鋒相對。

李牧也知道項燕不會為他所用,只是找個由頭讓他晚點死而已。

先殉一個楚王,又殉一個楚將,楚人可能就會對楚國又萌生過多感情,讓秦國不好治理這一片土地了。

何況楚王啟大概也不是很希望項燕去陪他。

楚國反抗的勢頭隨著項燕投降徹底結束。楚國宗室和楚國大部分卿大夫都被押送去了鹹陽城,等待秦王政的處置。鹹陽學宮諸多學子背著包袱來到楚國為吏,教導楚人學習秦律。

楚國宗室和卿大夫一離開,大部分田地都歸於秦國。秦王政獎賞完此戰有功的秦軍後,還剩下小部分土地,按照秦律分給當地楚人耕種。

楚國庶人沒想到秦國不僅沒有沒收他們可憐的為數不多的自耕田,還給他們分田,對楚國的想念立刻減少。

朱襄回到楚國的時候,已經可以開展春耕了。

然後,朱襄頭疼的事應驗——今年又出現極端氣候。

今年的冬天特別漫長,一直到了四月都還有寒凍,房陵(今湖北)一線都普降大雪。

這別說春苗了,連人都凍死不知道多少。

正好楚國各地傳唱“楚人這樣對待春申君和楚王啟,一定會有天災報應”的歌謠,這下子楚人認為他們真遭遇報應了。

楚國文化與中原文化不同,在七國中最重鬼神和巫術。

楚人見到鬼神真的懲罰他們,一個個惶恐不安,完全不敢去救災和自救,只知道磕頭求老天開眼。甚至有人自埋或者埋家中小孩於雪中,給鬼神送祭品。

朱襄忙於救災,迷信的楚人不僅不配合,還給他添亂。李牧都勸他別幹了,讓這群楚人自生自滅吧。

不自救者,不需救。

朱襄嘆了口氣,讓李牧派人搭建了一個高高的祭壇,上祭壇做法。

對於迷信的平民,只能用迷信攻之。他之前在雲夢澤做了一次伐山破廟,現在再來一次。

朱襄先做法質問老天,說要斬禍害楚人的鬼神,然後帶兵去拔除各地淫祠。

每次天災,各種千奇百怪的小宗教團體就如雨後春筍一樣冒了出來,騙錢的騙命的層出不窮。還有不少盜匪打著鬼神的名號斂財抓丁擄掠婦人,占山結寨為王。

朱襄再次親自領兵,山中也好,水中也好,把這些盜匪一一揪出來砍頭,說這是在殺禍神的“降靈”。

李牧本想代替,被朱襄拒絕。

“我在民間有過討伐鬼神的名號,所以由我去做,他們士氣才最低。”朱襄道,“我替你剿匪,你替我撫民。我倆都去剿匪了,誰撫民?”

李牧無奈,只得暫時卸下武將身份,與朱襄交換官職。朱襄跑遍江淮平原,討伐打著鬼神旗號的匪患時,他就負責楚地的救災和春耕補種工作。

李牧有治理一國之能,換個身份幹活也很利索。藺贄寫信來笑話李牧,說李牧這是暫代楚國令尹,也算是當了一次相國了。

李牧回信鄙視之。

寒凍災害是全國範圍內的,秦地也有遭災。

不過秦地本來就偏北,應對寒凍災害的經驗比已經溫暖了很多年的江淮平原豐富許多,再加上沒有鬼神之說蠱惑平民,救災補種都很積極,所以受災情況比楚人好一些。

再者秦國去年豐收了一次,大部分秦人家中有較多余糧,棉布又已經普及,所以他們凍死餓死的人,比南邊的楚人還稍少一些,給秦王政減少了一些壓力。

其他五國之地也豐收了一次,勉強能夠自給自足。南秦的糧和布,就只需要供應楚地了。

秦國君臣在剛天下一統時,就感到了頭疼。

原本許多秦國大臣在秦國天下一統後躊躇滿志,紛紛上書秦王繼續南征北伐,建立不世之功。

他們還有許多新奇想法,比如讓秦王在各地修行宮修馳道之類,大興土木,彰顯秦國威嚴。

都沒有仗打了,這可不該浪起來?

秦王政把這些人的上書一一壓下。

待開春寒凍災害時,寒流不僅凍死了農人地裏的苗,也凍死了秦國朝堂那顆浮躁的心。

他們終於冷靜下來。

此時秦王政才將朱襄請求休養生息的上書遞給他們傳閱。

朱襄根據歷史經驗,在上書中寫了秦國統一天下,幅員突然遼闊後可能遇到的一系列問題。

打天下很不容易,治理天下更是困難。秦國的“統一”,現在才走了第一步。

“諸卿,共勉。”秦王政深深地嘆了口氣。

他滅掉楚國時,心情是雀躍的。

但他快當秦始皇了,心情立刻就沉重起來。

在夢中,他已經當過一次秦始皇了。很不順利。

這一次,他能當好秦始皇嗎?

嬴政不確定。

他做事向來自信,唯獨此事上不敢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