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楚王啟安葬(第2/5頁)

靈堂中愕然,然後嘩然。

有人罵朱襄果然一介庶人,不懂禮儀;有人感慨原來是朱襄公,不愧是朱襄公;還有人後悔為何自己不去擡棺,沒有給朱襄公留下好印象。

現在的秦王是朱襄的外甥,誰都知道討好了朱襄,就相當於討好了秦王。

“我去去就回。”朱襄將楚王啟的棺木放上馬車後,對李牧道。

李牧道:“我和你同去。”

朱襄疑惑:“楚國不是還不安穩嗎?”

李牧道:“一些掃尾而已,蒙恬他們自己能解決。”

正因為楚國還不安穩,項燕還沒死,李牧不放心朱襄。

打仗之事,朱襄很有自知之明,向來不會多過問。李牧如此決定,他就與李牧同行北上了。

雖然春申君遺孀深深厭惡楚王一脈,但有他當說客,楚王啟也確實與春申君交情頗深,應當能說服她。

何況建祠堂供奉這個好處,春申君的家人應該還是想要的。

朱襄離開時,李牧就讓秦軍在楚國各地傳話。

楚王啟以死殉楚國、救楚人,楚國宗室卻輕慢楚王啟的遺體。楚王啟死後兩月不下葬,屍身都腐爛了。

春申君之友朱襄公得知此事,特意從秦國趕來。

朱襄公進靈堂時,靈堂上蚊蠅環繞,一片烏煙瘴氣。

朱襄公震怒,以刀劍逼迫楚國宗室放行,才帶楚王啟屍身北上安葬,入土為安。

何其辱也!

朱襄對李牧道:“雖然是實話,怎麽聽起來怪怪的。”

李牧道:“既然是實話,為何怪異?”

朱襄撓撓頭:“也是,反正是實話實說。”

在這件事傳出去後,李牧又加了一個更詳細的版本。

秦王想要給楚王啟和春申君建君臣祠堂祭拜,以表彰楚國也有賢臣明君,警醒後世君王。

楚國宗室卻說楚王啟並非正常繼位,不堪被拜祭,只能陪葬先王陵墓,甚至連棺木規格都還不如尋常陪葬重臣,更不如之前的楚廢王。

項燕得知此事時,他身邊的人都在疑惑是不是秦國故意抹黑那群人。

他卻冷笑道:“秦國強大,楚國宗室不過案上魚肉,秦國何必為他們多費心思?依我了解,這是他們做得出來的事。”

說完,他將碗中酒一飲而盡,眼淚縱橫:“當初我不也是如此?無論立下多大功勞,那些羋姓貴族又何曾瞧得起我?他們當然也瞧不起我迎回來的楚王。”

項燕下令,不可騷擾帶著楚王啟北上的朱襄公的隊伍。

而後,他得知李牧居然親自護送楚王啟的棺木,又失聲痛哭了一場。

連敵人都尊敬楚王啟,楚國貴族卻不尊重楚王啟。

他又想到被秦軍護送的春申君,想起在兩軍陣前自縊的信陵君,更加悲從心來。

項燕不由恍惚。

亡六國者真的是秦國嗎?

就算沒有秦國,這樣的六國,難道真的還能存活下去嗎?

項燕對於反秦一事,終於心生動搖。

不過他就算不動搖,也已經面臨末路了。

李牧將楚王啟屍身被楚國宗室侮辱的消息傳遍楚國之後,楚人皆憤怒。

因朱襄曾經護送春申君離開,所以他的名聲已經在楚國平民中傳揚。

春申君原本的封地就在淮北。朱襄此次送楚王啟北上,再次通過了春申君原本封地。

仍舊自認為是春申君封邑之民的楚人再次見到了朱襄公,再次披上粗麻衣,與朱襄公同行。

送行隊伍浩浩蕩蕩,哭聲震天。

楚人這才為末代楚王好好地哭了一場靈。

有楚國士人作歌,將楚王啟屍身被侮辱一事,與當年春申君被逼自刎一事相呼應。

他們痛哭,蒼天啊蒼天,如果你有眼的話,一定會降災於現在的楚國吧。

朱襄聽後,心頭一梗。

他忙對送靈隊伍中傳唱此歌謠的楚人道:“楚國朝堂上的庸碌無道,上天怎能降災於你們?平民何辜!”

但朱襄的話有些太超出這個時代人的理解了,他們還是繼續唱。

朱襄不由扶額。

李牧哭笑不得:“他們只是抒發心中不滿,又不是真的想要被降禍。”

朱襄道:“假如呢?壞事很容易念著念著就來了。我還希望楚地明年豐收呢。”

李牧失笑不已。

朱襄總是不喜歡神鬼一事,常斥責“迷信”。但朱襄有時候比其他人更迷信。這天災,哪是念著念著就能念來的?那老天也太經不住念了。

朱襄連連搖頭。

他這哪是迷信,是真的擔心。

去年黃河大水,雖然今年無事,但誰知道明年如何?

從夏同在位時的水災旱災起,華夏天氣很明顯進入了波動期。風調雨順只是間隔,極端氣候波動說不定還會持續很多年。

朱襄隱約記得,西漢建國時,華夏的氣候處於穩定期。

希望快點到這個穩定期,希望現在已經到了這個穩定期,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