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張良又一策(第4/5頁)

秦王政大笑:“張良,你怎麽能直呼君上姓名,這是犯上忤逆大罪!哈哈哈哈哈!”

開完玩笑後,秦王政拂袖而去,給張良留了一大堆工作,絲毫不擔心張良會因為太過憤怒而消極怠工。

這個仇,張良記在了小本本上,並決定立刻就報仇。

所以他調整了一下自己的計劃,把宣揚秦王英明神武,改成了宣揚秦王是個招人喜愛的嬴小胖。

反正結果都一樣,不是嗎?

看見秦王政難看的臉色,張良揚眉吐氣。

扳回一城!

“哼。”秦王政看著張良小人得意的模樣,雖然冷哼了一聲,倒是沒真正生氣。

為了提升士氣,別說宣揚他曾經是個討人喜愛的嬴小胖,就是現在讓他去軍中與前線將士拉關系,再喊幾聲“老伯”,他都無所謂。

張良這個計謀,其實比之前準備的計謀效果好。

之前他的計謀雖然也能提升士氣,但秦王高高在上,對大部分將士而言,“忠君”是一個很縹緲虛無的概念。

但將“忠君”具體到一個“被眾人看著長大的少主”身上,就強化了軍隊對“嬴政”這個個人的忠誠,而不是對“秦王”的忠誠。

這也是李牧之前一直在做的事。

他牽著小胖墩的手巡視軍隊,告訴軍中將士兵卒,這個孩子是你們的“君主”,軍隊中所有命令,都是要這個小胖墩蓋章同意後,他才能執行。

戰國時代,軍隊常常會淪為將領的“私軍”,對將領的忠誠度大於對國君的忠誠度。

李牧經過秦昭襄王、秦仁文王和秦王子楚三代秦王同意,一直在自己軍中強調嬴小政才是軍隊真正的“主將”,他是“管家”。

這是三代秦王,給嬴小政繼位的另一重保障。

秦王多疑,他們做的最壞的打算是嬴小政來不及回來繼位。那麽李牧這支私軍,至少能讓嬴小政掌控南秦,繼而爭奪王位。

本來嬴小政當了秦王之後,這種“軍隊建設”就沒用了。

張良重新將其利用起來,強調“嬴政”對南秦軍隊的主導權。

嬴政離開南秦後,南秦從“中心”淪為“偏遠”。所以朱襄和雪姬,至少要留一個人在南秦,才能減少南秦諸多士人和將領心中的落差。

張良認為,就算秦王不在南秦,也可以告訴南秦人,“嬴政”仍舊是你們的主人,你們仍舊與“嬴政”更親近。

秦王政是秦國的王,而“嬴政”是你們的王。你們與其他地方的秦人不一樣。

比如軍隊。其他地方的軍隊是秦王的軍隊,聽從將領的命令。但南秦的軍隊從一開始就更接近於“嬴政”的私兵,他們伴隨著嬴政從小胖墩一直成長成英武的青年秦王,是“嬴政”最信任的軍隊。

有了這一重認知,南秦軍隊不僅能在此次戰爭中士氣高漲,今後也會對“主人嬴政”忠心耿耿。即使南秦偏遠,他們也絕不會背叛。

李牧本來覺得張良這計謀簡直胡鬧。

什麽嬴小胖噸噸噸,你是不是聽多了朱襄的胡言亂語?信不信政兒聽到了此事,雖然不會在公事上處罰你,但絕對舉著劍追著你砍,揍得你一月爬不起來?

張良解釋之後,李牧被說服了。

南秦離鹹陽太遠。他鎮守南秦時,能保證南秦處於秦王政的控制下。但他之後呢?以後鎮守南秦的將領會不會趁著南秦偏遠自立?

他比秦王政年長,一定會走在秦王政前面,不能幫秦王政一直鎮守南秦啊。

張良的計謀解決了他心中隱憂。

若給南秦駐軍和舟師一直灌輸“嬴政私軍”的概念,讓他們將政兒視為“主人”,而不是“君王”,或許將來有將領謀反,他們仍舊會忠於政兒,甚至直接綁了謀反的將領。

現在政兒已經同意,待扶蘇再長大些,可以讓扶蘇也來南秦多歷練,讓“秦王私軍”的理念代代相傳下去。南秦軍隊,就會成為秦王最堅固的基石。

至於政兒會不會惱羞成怒,大喊“朕什麽時候胖,朕不胖,撒嬌弄癡什麽的更是從來沒有過,沒有!”,咳,對比南秦軍隊的忠誠度,政兒應該能接受這點小小的代價。

張良不愧是朱襄和政兒都認可的孩子,確實聰明。李牧對張良自“韓相世家”產生的偏見,終於消失了。

秦王政如李牧所料,雖然有些惱羞成怒,但思考了利益後,欣然接受了這件事。

項燕的軍隊往東進發的時候,李牧的軍隊乘坐戰船,浩浩蕩蕩沿著淮水北岸順流而下,如當初他在秦昭襄王時期攻占長江南岸一樣,一月時間門,就將淮水北岸所有城池一一拿下。

同時,秦王政也來到了張良他大哥張勝那裏,將張良在南秦軍中宣揚他幼年事跡一事,告知了張良他大哥張勝。

張良回家,挨了大哥一頓好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