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荀子獻計謀(第4/5頁)

張良撇開臉。

朱襄失笑:“你究竟在別扭什麽?”

張良低下頭:“沒別扭什麽,只是……”

朱襄道:“只是?”

張良垂著頭壓低聲音嘀咕了一句,朱襄沒聽清。

他看著張良窘迫的模樣,把耳朵湊上去:“來,悄悄說。”

張良擡起頭,湊到朱襄耳邊,沒好氣地小聲道:“嬴政那廝從我小時候起就欺負我,我要到了他身邊當內吏,他是君我是臣,他一定變著法子整我!”

朱襄:“……”

咳,這還真是政兒做得出來的事。

雖然原本歷史中的秦始皇是個樂子人,但自家政兒好像有點過了。

這一定都是夏同的錯。

原本歷史中的秦始皇他爹多正經,看看我這裏的夏同,天天變著法子折騰,把蔡澤氣得不行。

有這樣的父親,政兒怎麽能學好?!

“我會給政兒寫信,讓他不準亂來。”朱襄道,“你住在荀子家中,替我服侍荀子。有荀子護著你,他不敢使壞。”

張良癟嘴:“那好吧,我去。”

蒙毅沒聽到張良和朱襄說的悄悄話,只聽到張良最後這一句話。

他氣得臉都青了。你不想去就別去!一個韓人,居然敢嫌棄秦王?縱的你!

蒙毅對張良的印象,還在他於鹹陽學宮門口打滾嚎哭,被當時還是太子的秦王一劍架在脖子上的模樣。他可不認為張良是什麽大才。

看著蒙毅不滿的表情,張良在心中老氣橫秋地嘆了口氣,對蒙毅拱手:“蒙卿,良並非不知好歹,不願意為秦王內吏。只是良年歲尚小,還未及冠,先父又是韓相,若沒有任何功勞成為秦王內吏,恐許多人不服,這才猶豫不決。”

蒙毅:“……”你以為我會信嗎?若是這個原因,你剛才說什麽昏君小人?你明擺著是對秦王不滿!

朱襄幹咳了一聲,忍著笑道:“張良已經給你梯子下了,你就順著下吧。不過他確實也有這個考慮,不算說謊。其他的,是他和政兒的私事。以前他和政兒在南秦共處過幾年,有些私人恩怨。”

蒙毅心裏酸得冒泡泡。他後悔了。當初為何他要擔心這個擔心那個,不肯早早去朱襄公身邊?

蒙毅拱手:“只是內吏,只要你有才,就能讓其他人閉嘴。毅知你與王交好,但王已經是一國之君,請你守好君臣之禮。”

張良嘆氣:“良知曉。”就是這樣才麻煩!

張良經歷過韓國滅亡和韓王丟人的打擊後,桀驁不馴的性格磨平了不少。他入了朝堂,站在秦王身側,會表現得謹慎許多。

就怕秦王看著他謹小慎微的模樣,轉頭就給他一個嘲諷表情,他還不能像是以前在南秦那樣,直接撲上去打一架。

哪怕那時候打不過,好歹能動手。

張良垂頭喪氣:“我等秋收後就去。我想跟在朱襄公身邊,看到韓國……韓地今年豐收。”

朱襄點頭:“好。”

他看了看天,眉間門帶了些許憂愁。

黃河有四汛。清明多雨的桃花汛,夏季暴雨的伏汛,秋雨連綿的秋汛,冬春冰淩開融的淩汛。

若是伏汛和秋汛相連,黃河就會發生大洪水。

七月時黃河上遊和中遊都有暴雨,幸虧提前修繕了堤壩,沒有造成黃河決堤。

但汛期還未結束。

黃河中遊的下一個最重要的汛期在八月,黃河上遊下一個最重要的汛期在九月。

現在黃河河道的水流量已經飽和,如果八月下雨,黃河中遊就會出現洪水;如果九月下雨,黃河上遊就會出現洪水。

天下自上一次大災不過年,希望今年能安穩度過。

洪水是天災,但朱襄不是幹等著老天做決定的人。

只要水流量過大,就算是現代社會,也不能避免洪水災害。他所要做的,就是繼續加固堤壩,和提前選好泄洪地,保證主要產糧區和大城池的安全。

同時燕國還在打仗,軍糧要在汛期前運到前線,以免暴雨加洪水,影響了前線糧草供應。

朱襄也派人提醒王翦,黃河今年可能會有洪水,讓王翦小心應對。

王翦正穩紮穩打推進戰線,剛打到燕都薊城下。

見到朱襄的信,王翦瞬間門頭大。

我就不能有條不紊地打一次滅國仗嗎?為什麽我每次滅國,都會有場外因素逼我加快速度?

王翦深深嘆了口氣,下令不圍了,準備強攻,並派人在燕都勸降燕國大臣。

燕王喜和燕太子丹派使臣謀殺秦王,才讓燕國遭此大禍,和諸位無關。

燕王喜和燕太子丹必死無疑,但諸位無辜。

秦王仁慈,魏趙韓齊四國和南楚之地的士人都能繼續在秦國做官,甚至韓國和齊國的國君還能住在鹹陽富貴終老。諸位明明可以延續富貴,何必舉家與自尋災禍的燕王喜和燕太子丹共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