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荀子獻計謀(第2/5頁)

秦王政都“荀門立雪”了,自然沒有挨打。

他得意地在信中向舅父吹噓了自己的先見之明。

荀子仍舊沒有對藺贄和蔡澤消氣。在秦王政“荀門立雪”後,荀子就把藺贄從相國的位置上踹了下來。

他寧願自己累一些,多上幾次朝,也不能由著藺贄亂來。

藺贄這廝,根本不配當相國!

於是後世“荀門立雪”的原因,變成了秦王政請荀子當相國,還編出了“現在天下統一了,儒家聖人該出山了”之類的話。

真相被掩埋在當事人的日記中,也不知道有沒有重見天日的那一天。

雖然當了相國,但從秦王政到藺贄、蔡澤,都不敢讓荀子累著,所以瑣事還是這兩人做。荀子多了一個“看著”秦王政,不讓秦王政又心血來潮冒險的工作,順帶教導秦王政。

荀子端著熱茶:“趙地歸心,王也認為是朱襄和廉頗之由?”

秦王政道:“有舅父和廉公的緣故,但深層次原因不是這個。”

他從袖口取出一封書信:“舅父的信。”

荀子沒好氣道:“我不看朱襄的答案,我問你的答案!”

秦王政道:“我的……”

荀子瞪。

秦王政立刻收起笑容,板著臉道:“寡人之意,與舅父一致。趙國平民有糧吃,趙國士人有官當,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荀子頷首:“這就是民心。”

荀子看秦王政,越看越滿意,不愧是自己從小看到大的孩子,他心目中的聖王胚子。

雖然有時候頑皮了些,但年輕人哪有不活潑的?只要把握好度就行。

當然,什麽一力擒刺客,這就該揍了。

還好政兒自幼孝順,朱襄和雪姬管得住他。若換了個獨斷專行沒有約束的秦王,那又是一個“扛鼎而亡”。

“燕國覆滅近在眼前,只剩下楚國。以秦國目前之力,不需要任何計謀,堂堂軍勢,即可碾壓楚國。”荀子喝了一口茶,“你該想一想統一後,需要做什麽事了。”

秦王政道:“寡人會先免天下一年賦稅,承諾一年不動徭役和兵戈。”

荀子嘴角浮現微笑:“你能忍住?”

秦王政嚴肅道:“能!”

荀子笑著搖搖頭:“和荀翁說實話。”

秦王政臉上的嚴肅表情垮了:“荀翁,賦稅肯定免。至於徭役和兵戈……咳,在農閑的時候征發平民在家鄉附近修水渠修路是為了平民好,不算徭役;各地秦軍剿匪,也不應當算兵戈。”

荀子笑著嘆氣:“可以,你心中有數就好。只有這樣?地怎麽分?”

荀子一下子問到了重點,秦王政在心裏嘆了口氣。

“寡人定要兌現軍功。”秦王政道,“然後重新編撰戶籍,分地。”

荀子道:“地哪裏來?”

秦王政道:“宗室之地。”

荀子道:“不夠。”

秦王政無奈道:“荀翁……”

荀子道:“六國卿大夫的地,你會全部收走,然後給他們重新分地,是嗎?”

秦王政板著臉道:“如果他們肯在秦國做官,也可多留一些地。”

荀子搖搖頭:“你這會掀起很大幹戈,不能這樣做。”

秦王政道:“軍功必須兌現。”

朱襄給秦王政說了“未來之事”後,與秦王政自己在夢境中的記憶相對應,秦王政察覺了自己統一天下後最大的失誤——田地分配。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為了安撫天下士人,命天下人自實其田,放棄土地再分配的後果不僅是六國舊貴把持地方,還寒了為秦國征戰的兵卒的心。

秦始皇對此的應對是北伐匈奴,南征百越,蠻夷的地可以隨便分配,能夠償還軍功拖欠。

然而,以朱襄的話來說,秦始皇的地理地質和農學都學得不好。北邊幹旱,南邊瘴氣,環境都十分惡劣,分那裏的地不是獎賞,是流放。

秦兵要的是東方肥沃土地,是要去中原享福,不是立了功還被流放到北邊南邊受苦。

何況南征北伐又多了許多徭役兵役,立刻軍功本來不僅能分得田地,還能免除徭役。這承諾又被毀了。

秦皇失諾秦人,秦人便讓秦皇失去天下。

這“秦皇”不是單指秦始皇,而是指秦朝的皇帝。秦始皇也罷,秦二世也罷,這是秦朝皇帝和秦朝子民的約定,是國君與民心。

朱襄告訴秦王政,後世劉邦得到天下之後,就吸取了這個教訓。

劉邦在一窮二白連拉車的同色馬都湊不齊,國內有異姓王虎視眈眈,北方有匈奴蠢蠢欲動的處境下,仍舊先咬牙兌現了所有跟著他征戰的關東關中兵卒的田地。

同時,劉邦還給留在關東安家的兵卒免六年徭役,給願意去關中安家的兵卒免十二年徭役。

在皇位之外的事上,劉邦都很講義氣,哪怕是對兵卒。

這是秦王應該學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