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傳首趙邊疆(第3/5頁)

小扶蘇繼續鼓掌,也不知道為何非要鼓掌:“不困,扶蘇,要看月亮。”

朱襄炫耀道:“看,政兒,扶蘇說話越來越流暢了。”

秦王政雖然心裏很滿意,但嘴上道:“寡人在他這個年齡,已經開始能夠誦讀《詩經》。”

成蟜長長地嘆了一口氣:“大兄,你真的別老是把旁人和你自己比。我這麽聰明的一個人,以前和你一比,都以為自己是個小傻子。按照大兄的標準,全天下就沒有聰明人了。”

秦王政道:“寡人的兒子,自當像寡人。”

成蟜道:“不可能,別奢望了。”

朱襄贊同:“政兒,別給扶蘇太多壓力。你是最優秀的,他能學你五分,就已經超過天下人遠矣。”

秦王政:“……”他是應該為舅父和弟弟看不起自己的兒子生氣,還是應該為他們的誇贊高興?

朱襄把小扶蘇往肩膀上一扛,小扶蘇順勢抱住朱襄的腦袋。

朱襄笑道:“走,我們夜遊去。”

成蟜伸了個懶腰:“好嘞!”

秦王政看著這熟悉的一幕,回想起自己小時候抱著舅父的腦袋,和邯鄲城外那些趙人歡笑的畫面。

二十年前的承諾,恐怕趙國已經沒有多少人記得了。

但他記得。

他離開邯鄲時的承諾,現在該兌現了。

秦王政元年六月,南秦的夏糧收獲。

坐鎮齊國,正在掃滅齊國殘存勢力的王翦突然調轉兵鋒,從齊國樂城出兵,沿著黃河連克趙國黃河下遊武強、觀津等城池。

不出一月,王翦就將趙國位於黃河南岸所有城池全部攻克,紮營黃河岸邊,與沙丘隔岸對望,試圖打造浮橋,渡過黃河。

沙丘是趙國的行宮。沙丘往南是巨鹿,巨鹿再往南是信都和列人。信都城和列人城就是邯鄲城的北部門戶和東部門戶。

只要渡過黃河,占領沙丘,從沙丘到邯鄲是一片平原,無險可守。

邯鄲危矣。

趙國在白起兵臨邯鄲城下後,立刻修繕了邯鄲附近的長城。

此時長城並非抵禦北胡。各國在邊界還修築有抵禦其他國家(主要是秦國)進攻的長城。

比如魏國沿著洛水修建了魏長城,這樣(秦魏),把自己和在西邊的秦國隔開。

但廉頗先滅了韓國,再從韓國往北攻打魏國,繞開了魏長城。

比如楚國在丹陽附近也修了楚長城,這樣(秦/楚),把自己和在西北的秦國隔開。

但李牧先把南楚變成了南秦,楚長城也沒用了,還好有淮水這個天然防線。

趙國修了一個“U”型長城把邯鄲圍住。邯鄲在趙國南部邊界,北部是大片趙國領土,然後與燕國接壤。趙王覺得應該能安心了。

誰知道,在西邊的秦國會先跑到最東邊滅了齊國,然後從趙國東北處進軍。“U”型長城不僅沒用,如果秦軍行軍速度太快,這長城還會阻攔邯鄲城中的趙王和趙國貴族逃跑,形成甕中捉鱉之勢。

幸虧有黃河在,王翦沒辦法偷偷急行軍到邯鄲城下,像白起那樣嚇趙王一大跳。

王翦也很遺憾自己不能嚇趙王一跳。

不過王翦領軍向來穩妥,講究一擊必勝。趙國雖然精銳被滅,但國土面積還很大,朝中中層將領也都是宿將。若秦軍強攻,可能損失慘重。所以不能立刻兵臨邯鄲城下也沒關系。

王翦先給了邯鄲足夠的壓力,然後派人在邯鄲城中行離間計。

這次,他的離間計玩得特別大,是離間趙王和趙國所有中層將領。

趙將們,想想雁門駐軍的遭遇,想想趙王遣曾經的長平守將送死,想想力挽趙國於危難的龐煖將軍如何被逼戰死。

趙國有多少將領沒有在信平君廉頗麾下幹過?有多少將領和當年的長平之戰完全沒有關系?有多少將領沒有和曾經住在邯鄲的信陵君魏無忌把酒言歡?

你們忠於趙王,但趙王相信你們嗎?

王翦又派人買通趙王身邊的寵臣,特別是郭開,向趙王進讒言。

現在趙國正值危急時刻,肯定有許多和廉頗、朱襄有舊的將領想要投向秦國。趙王不得不防啊!

趙王偃內心惶惶不安,不明白自己為何從正在連番毆打燕國的一代明君,突然就要亡國了。

搜刮全國,他倒是還能湊出二三十萬的青壯,再用老弱婦孺湊一湊,也能稱得上五十萬大軍。

但龐煖一死,誰來為寡人領兵?

聽了郭開的擔憂後,趙王偃心中恐懼更甚。

這時候,他才明白自己瞧不起的老將廉頗,會給趙國造成多大的麻煩。

廉頗確實太老了,他在趙惠文王時就已經是大將軍。

又不是人人都有名將天賦,年紀輕輕就能獨領一軍。四十歲以下的將領資歷太淺,趙王偃不敢讓他們統率一國之兵,把趙國的存亡壓在他們身上;四十歲以上的趙國宿將,幾乎都在廉頗麾下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