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屋漏連夜雨(第2/4頁)

否則兩郡發生饑荒,就算有因司馬尚將軍的死讓兩郡對趙王心寒,他們也會復叛。

比起趙國郡的糧食缺口,韓國那巴掌大的地盤都不算什麽了。

“沒想到打下的地居然會成為巨大的負擔。”秦王子楚按著額角道,“蜀郡的情況還沒有上報嗎?”

秦王子楚正問著,就有人拿著新的文書來。

蜀郡與鹹陽被重巒疊嶂相隔,李冰的文書比其他郡守的文書晚了一個多月,終於到了。

秦王子楚立刻打開李冰的文書,猛地松了一口氣:“成都平原沒有春旱,糧食充足,今年會多運成糧食來。”

蔡澤、荀子和藺贄也松了一口氣。

巴郡多山地,靠山吃飯,不指望他們能提供糧食,但他們人少,基本也是能自給自足的。

蜀郡不僅沒有受災,還能咬牙多上供成糧食,能緩解燃眉之急。

蔡澤道:“南秦郡也沒有問題,朱襄說南秦郡若不發生洪災,能多運五成糧食……”

蔡澤話還未說完,秦王子楚驚訝地打斷道:“他哪來的五成糧食?!他不是說李牧隨時都在要糧,武安君攻打南楚國也耗費了許多糧食,已經沒糧了嗎?”

蔡澤道:“他是這麽說的。既然他說有,那就能有。”

藺贄苦笑:“他那裏不也春旱嗎?怎麽還能多五成?這五成哪來的?”

荀子想了想,道:“或許就算受災,太子和朱襄治理下的江淮平原,也能產出比南楚國治理下的江淮平原多幾倍的糧食。”

秦王子楚順著荀子的話思考了一會兒,道:“大概是因為南楚國那些封君吃的少了,糧食就多了。”

江淮平原早就已經被開發得很完善,產出的糧食比傳統中原地帶還要多一些。雖然水利基本荒廢,但底子在哪裏,沒有戰亂和過重的徭役,還有人指導耕種,只要不絕收,產出的糧食應該不少。

南楚國封君們也屯了許多糧食,現在南楚國的封君沒了,嬴小政就“吃飽”了。

蔡澤道:“能憑空多出五成糧食,看來太子對南楚國的貴族下手很狠。”

秦王子楚無所謂道:“只是不能讓他們把糧食堆到發黴而已,他們每日肯定還是能吃飽。”

荀子、蔡澤、藺贄人都點頭贊同。

“還要有太子和朱襄,南邊的地也不需要操心了。”秦王子楚徹底松了一口氣,“把今年熬過去,明年就好了。”

人也希望如此。

今年應該不至於饑荒。只要明年風調雨順,秦國就能立刻恢復。

……

轉眼到了夏季,各地降雨終於增多了。

農人松了一口氣。

有這幾場雨,南秦郡和江淮平原不至於顆粒無收。

朱襄清點了一下南秦地的收成。谷物只少了兩成,再加上救荒作物,實際糧食收獲可能比往年還多些。

救荒作物都不耐儲存,只能用作農人口糧。朱襄征收的谷物和往年一樣,讓農人前幾個月吃救荒作物,把谷物省下來交稅。

但朱襄的計劃被嬴小政打了回來。

嬴小政多征了一成的稅。

“今年收成還算勉強。明年若還是歉收,就沒有今年這麽好的收成。我們需要征收更多的糧食儲備起來。”嬴小政堅持道,“救荒作物省著吃能吃兩月,他們手中不需要留太多谷物。”

朱襄想說,在淮水以南的氣候下,紅薯、土豆、南瓜存兩月,可能都腐壞了。

但最終他還是妥協了。

這個國家最終是嬴小政的。且嬴小政治理國家的天賦比他強多了。

朱襄知道,他來自現代的治民理念在這個時代是行不通的。只要不觸及他的底線,征收的稅多得直接把人餓死,他就不會幹涉嬴小政治理國家的政策。

南秦郡這麽多年第一次加稅,農人都沒有任何意見。

誰都知道秦國在打仗,打仗肯定會多征稅。

說來這麽多年稅都如此低,徭役也不重,這才是一件奇怪的事。

再說了,還有南瓜、紅薯、土豆可以吃。雖然吃這些東西飽得快,餓得也快,但每天有飽腹的感覺,他們就感覺過得與往年差不多。

嬴小政只在南秦郡多征收了一成的稅,江淮平原比南秦郡受災更嚴重,但他征收的稅卻比南秦郡還多了一成。

南楚國立國時新封了許多封君,為了供養這些貴族,征稅很多。即使是荒年,他們也從未減過稅。

現在嬴小政將封君的田地分給庶人和自耕的士人,雖然征的稅比南秦郡多一成,但比起往年也低多了,還沒有封君這個中間商賺差價,南楚國眾人都接受良好,甚至還感激涕零。

有的人得知南秦的賦稅更低,他們也沒有任何不公平的想法。

庶人如果生出公平的想法,那就是天下大亂的時候了。

不過嬴小政還是故意在江淮平原傳播了南秦郡因聽長平君的話,所以吃得更飽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