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屋漏連夜雨

淮水以南河流多,但那只是總體上而言。

對每個村莊每塊地,可能沒有河,可能河流隔著一座山,要純粹通過河水灌溉並不便利。

南秦郡有朱襄經營,修了許多水渠和水車,勉強能應付春耕。

南楚君立國後還沒來得及關心農業生產,只依托江淮平原天然富庶征收賦稅。江淮平原原本有的水利工程也在內戰中荒廢。

朱襄預感會有春旱,冬季緊急修補了一些水利工程,但遠遠不能解決江淮平原的春旱困境。

朱襄只能保住靠近水源,灌溉條件較好的田地。剩下的灌溉條件不好的田地,他教導農人分出一部分田地種植更為耐旱的救荒作物和大菽。

農人種糧都有自己的想法,南楚人對秦國的信任也還不夠深。朱襄只能建議,無法讓他們強制種什麽。若強制,一定會激起民怨。

朱襄心焦。嬴小政倒是覺得這是一件好事。

現在南秦郡糧倉經過去年秋收,又已經滿倉了,南秦糧食壓力不大。

南楚國的農人雖然很貧窮,但南楚國的貴族家中糧倉也不少。

因為武安君白起打仗過分順利,南楚國沒有消耗太多軍糧。光是憑著南楚國本身囤積的糧食,就能覆蓋今年的救荒。到時正好讓那些沒飯吃的饑民修水渠、修路。

現在南楚國已經拿下,嬴小政可以派人把被南楚君命人毀了的邗溝休整休整,早日讓淮水和長江通航。

內陸通航比海航安全很多,成本也低很多。

就算沿著海岸線航行,海船仍舊可能遇上大風浪。為了抵抗海浪,海船比內陸船大許多,結構也不同,李牧開著戰船才能沿著海岸線亂跑。內陸航道只需要一葉扁舟就能載貨載人。

當了這麽多年的地方官,嬴小政對商人沒有夢境中大嬴政那麽多偏見。

重農抑商是必需的措施。

只有把人都綁在土地上,才更容易收稅賦和征徭役。

而且商人不僅容易偷稅漏稅逃徭役,還為了利益什麽事都做得出來,是社會的不穩定因素,所以必須抑制商人。

但抑制商人不等於禁止經商。

當秦國變成秦朝之後,天下之大,一城一地若全都自我封閉,也不利於朝廷管理。

各地互通有無,收取關卡稅、城門稅和市稅,不僅能增加朝廷收入,還能加強各地溝通,讓他們建立一個“我是秦人”的思想。

嬴小政的這個想法是自己產生出來的。

當嬴小政和朱襄提起這個想法的時候,朱襄才一拍腦袋,想起沒教嬴小政關於商業的知識。雖然他知道的也不多,但隨口聊兩句後世對商業的看法,應該會對嬴小政開闊視野有些幫助。

商人賺得太多,很容易官商勾結,成為當地豪強。

如何開放商業又限制商人,嬴小政還在摸索。

他難得寫信給呂不韋,征求呂不韋的建議。

呂不韋看到太子的信,一點猶豫都沒有,立刻支招,招招對準商人的命脈。

作為曾經的大豪商,還有誰比他更了解商人怕什麽嗎?

至於這些措施會不會把自己家的產業拆解,笑話,我呂不韋現在是卿大夫,和豪商有什麽關系?

嬴小政按部就班地繼續消化南楚國的地。

等江淮平原歉收,南楚人知道不聽長平君的話會吃虧後,南楚國就會迅速成為秦國。江淮平原一次可控的小饑荒,對秦國在江淮平原的統治是一件好事。

嬴小政現在就等著那群人哭。

朱襄和雪姬則在各地忙碌,希望把災害減輕到最低。

無論是南秦人,還是沒有完全歸心的南楚人,他們都不希望會餓死太多人。

江淮平原和南秦郡都先後遭遇程度不同的春旱時,秦國腹地的春旱更加嚴重。

雖然秦國從秦昭襄王開始休養生息時,已經在關中關東修建了許多水利設施。但看著河流水面一點一點地降低,就算不懂農事的人,都知道今年有些難了。

廟堂最高處的秦王和丞相卻明白,如果今年歉收,最難的是明年。

各地糧倉和春耕的情況堆在秦王子楚桌案上,連平時只管教育和禮制的荀子都坐在了秦王子楚下手處,不斷翻閱各地關於災情的上報。

雖然秦國應對很及時,但天災造成的危害只能減輕,不能完全消除。

韓國和趙國兩面作戰,消耗了秦國大量糧食儲備。

現在軍隊雖然已經就地屯田,但因為春旱,屯田的效果並不好,秦國還需要繼續給軍隊提供糧食。

再者趙國郡都處於較為幹旱的地帶。

雁門郡經由李牧和信陵君的直接管理,農田水利措施勉強能應付春旱。雲中郡和九原郡不僅只是李牧和信陵君間接管理,農田水利情況不樂觀,而且降水更少,一直都需要趙國腹地糧食支援。

秦國現在拿下了這兩個郡,就得代替趙國給這兩個郡供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