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叛逆趙王偃(第3/4頁)

如果運氣好,他是想死在先登上。

先登,即攻城時第一批上城門的人。

在攻城戰中,先登功勞居首位,危險也居首位。執行先登的人,都做好了富貴死裏求的準備。

王龁不求富貴,他只是求一個死得壯烈而已。

不僅蒙驁心知肚明,所有秦軍將領都知道。

蒙驁本來以為給王龁一個先登之功輕輕松松,沒想到被善無城攔了下來。

他不得不感慨,武成君和信陵君不愧是當世豪傑。他們為雁門郡留下的余澤,真是一塊硬骨頭。

但蒙驁心裏是不懼的。

如果武成君和信陵君還在雁門郡,他就只有請求秦王先用一用離間計了。

現在,沒有武成君和信陵君的雁門郡只是一個堅固一點的空殼子,只是難啃了一點。

蒙驁兵強馬壯糧草充足兵器精良,雖與雁門郡的趙軍消耗了一陣,仍舊層層推進,一步一步逼近善無城。

秦軍在善無城以南的管涔山腳下安營紮寨,與趙軍暫時對峙,消耗趙軍的糧草,圍城打援。

蒙驁做這個決定,是因為韓王突兀驅車找廉頗投降,廉頗讓副將司馬靳領兵支援蒙驁。

秦王子楚知道廉頗不願意攻打趙國,所以讓廉頗押送韓王回鹹陽,軍隊交給司馬靳帶領,聽從蒙驁調配。

就算雁門郡的殼子再堅固,待蒙驁和司馬靳兩路軍隊合流之後,圍都能把善無城圍死。

趙王自繼位後多次與燕國動兵,國內兵源不充足,雁門郡也被抽調了不少青壯。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趙國拼消耗拼不過秦國。

有識之士看著趙國和秦國對峙的場景,不知道為何想到了長平一戰。

廉頗回鹹陽時往東邊望了一眼,心裏也想到了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自己層層敗退但層層退守,逼得秦軍與自己對峙拼消耗,全看誰先撐不住。

現在雁門郡也是如此。

只是當初長平之戰中,秦軍是孤軍深入,打下來的野王、上黨一地還未消化,運輸線十分長,又已經經歷了幾年戰爭。

而長平就在趙國,背後是趙國大片腹地,無論是運糧還是兵源補充都較為輕松。

廉頗若與秦軍硬拖,秦軍只能退兵。

所以秦國才會一邊使用離間計讓趙括代他,一邊悄悄讓白起趕來,連秦王都親自來到了長平。

那時秦國打仗就像是走在懸崖邊上,每次都是拼極限。

但現在已經不同了。

大不相同了。

廉頗收回視線。

邯鄲城內的趙國卿大夫們也有了長平之戰的既視感。

趙王還什麽都沒做,就有卿大夫諫言,讓趙王可千萬別派什麽年輕將領替代老將龐煖,就像是先王當初用趙括替代廉頗一樣。

與秦國作戰,還是老將最可靠。

按理說,有長平之戰前車之鑒,趙王又得到了提前提醒,肯定不會插手善無城的將領更換。

但他們都不明白趙王這性格,正是聽不進忠言逆耳的時候。

郭開很了解趙王偃。

趙王偃在還是公子的時候,見到朱襄一個庶民居然讓他君父灰頭土臉,就深恨朱襄。

趙王偃認為廉頗和李牧被趙國送給秦國之後,他們應該自殺。

當信陵君和春申君自殺時,趙王偃就私下對大臣說,這樣的臣子才是好的臣子,廉頗和李牧這種人是奸邪小人。

他還罵藺相如也是奸邪小人。

先王對藺相如那麽好,藺相如養出朱襄這樣禍害趙國之人,先王都沒有訓斥藺相如。

藺相如卻讓他的兒子藺贄去秦國為相,實在是不當人臣。

趙王偃甚至想要抓捕藺家還在趙國的族人,還動了挖藺相如的墓的心思。

還好趙國卿大夫都不聽他的。

各國士人頻繁在六國間流動做官,若是因一人在外國做官而殺掉他所有的族人,那趙國的士人都要逃離趙國。

更何況藺相如對趙國只有功勞沒有過錯,怎麽能做掘墓之事。

本來趙孝成王在藺相如、朱襄、廉頗和李牧一事上,就是昏君逼走賢臣。趙孝成王都已經反省了很多次,你這個當兒子的居然還要繼續給趙孝成王抹黑?

就算是順著趙王偃的郭開等人都勸趙王偃收手。

藺贄是秦國丞相,秦王子楚的好友。

秦昭襄王為了給應侯範雎出口氣,又是出兵,又是扣留別國封君。

秦王子楚現在有橫掃六合之勢,比秦昭襄王當年更強盛。你敢挖藺相如的墓,秦國大軍明日就朝著邯鄲奔來。

趙王偃懼怕秦國,這才打消了主意。

不過藺家人也心寒了。

他們全部辭官,留在祖地觀望。一旦形勢不對,他們就準備把藺氏先祖的墓遷走。

秦王子楚也得知了此事,沒敢告訴朱襄。

他直接讓使臣登門拜訪趙王偃,說他今日敢侮辱藺相如的墓,他明日就派兵把趙王祖陵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