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叛逆趙王偃(第2/4頁)

張良給了小成蟜一個憐惜的眼神,後退了幾步。

嬴小政一把拎住小成蟜的後領,冷笑道:“是啊,你大兄經常生氣,也不老實,但生氣也很可怕。”

小成蟜一抖,兩眼一閉,扯著嗓子就喊:“舅父!舅母!救命!大兄要兄弟鬩墻煮豆燃豆萁了!”

張良好奇:“什麽煮豆燃豆萁?”

嬴小政道:“舅父講故事時編的一首兄弟相殘的詩。”

他拖著小成蟜就走。

“舅父舅母救命!救命!”

小成蟜閉著眼睛一路高喊。

張良很好奇那首詩的全篇,但太子揍弟弟,他還是不去參觀了,免得公子成蟜記恨他。

他搖了搖頭,抱著裝著蘿蔔幹的籮筐繼續往廚房走。

曬幹的蘿蔔幹拌上少許鹽、花椒粉、辣椒粉,下飯特別香。

半路上,他先後遇到了朱襄和雪姬。

夫妻二人聽到了小成蟜的慘叫,放下手中的事來尋小成蟜。

小成蟜這頓教訓肯定得受,但他們得看著嬴小政別太生氣,把弟弟罰得太狠。

適當的教訓是為了讓人學好,不是傷害。

飯點時,張良端著一盤炒南瓜子出來時,眼睛紅腫的小成蟜正攤著紅紅的手掌,對雪姬抱怨兄長太惡毒。

見到炒南瓜子來了,小成蟜立刻停止了抽泣,抓著南瓜子嗑起來。

張良看著太子政的表情,知道太子政絕對在心裏想,這弟弟揍得遠遠不夠。

他不由笑了起來。

他有些想念家裏的幼弟了。

韓國不到一年便被秦國滅亡,韓王正前往鹹陽時,秦國攻打趙國的攻勢卻受阻了。

將軍蒙驁與副將王龁一路直行,兵臨雁門郡的郡治善無城下。

趙武靈王設置的北方邊防三郡,即雲中、雁門、代郡,依次從西向左排列,雲中在內蒙古大青山附近,雁門是山西寧武向北到內蒙古古間一代,代郡為山西陽高至河北蔚縣。

但其實北方邊防三郡有四個,雲中以西還有一個九原郡,轄區為內蒙古包頭附近。

秦昭襄王時期得到太原之後,秦國便與雁門郡有了很長一條接壤邊界線。

此次蒙驁入趙,主要戰略目標就是攻占雁門郡。

雁門郡是漠北到中原的要沖之地,又稱“北門鎖鑰”。

占領雁門郡,就截斷了雲中和九原與趙國的聯系。雲中和九原的糧食難以自給,沒有趙國的糧食供給,雲中和九原的駐兵只能因饑餓不戰而降。

雁門郡經歷李牧和信陵君的經營,庶民比趙國在中原的城池還好過一些。他們對趙國的歸屬感十分高。

信陵君離開趙國後,雁門駐軍將領換成了司馬尚。

司馬尚雖然帶兵本領一般,但遵循了李牧和信陵君曾經的治軍治郡方陣,把雁門郡打造得如堡壘一樣堅固。

趙國大將軍龐煖自知趙軍從燕國千裏迢迢趕來,秦軍以逸待勞,恐不能勝後,就退守善無,與司馬尚一同以善無城為據點固守,消磨秦國兵力。

蒙驁啃上了一塊硬骨頭。

王龁笑道:“早知道該讓武成君和長平君來打雁門郡。”

蒙驁無語:“秦王下令,武成君倒是會來。但你讓長平君攻城?你是想被君上發配嗎?”

王龁道:“發配去南秦,倒也不是不行。”

蒙驁笑罵道:“你就是想繼續給武安君當副將,嫌棄我是不是?”

王龁道:“我確實想再給武安君當最後一次副將,但肯定不是嫌棄蒙將軍。我這一輩子都跟著武安君打仗,到老了卻不能與武安君一同作戰,真是遺憾。”

蒙驁嘲笑王龁:“那不是因為你自己身體差,有風濕,耐不住南秦濕熱。”

王龁嘆氣道:“我此次肯定是會死在戰場上,所以耐不住南秦濕熱也沒關系啊。”

蒙驁臉上的笑容淡去,拍著王龁的肩膀道:“放心,我雖不如武安君,但區區一座雁門郡還是能拿下來。”

王龁道:“那善無的先登之功讓給我如何?”

蒙驁無奈:“你為何這麽急?”

王龁笑道:“我這身體,我自己清楚,肯定活不到明年,現在全靠藥撐著。”

蒙驁沉默了半晌,道:“隨你吧。”

王龁得的是寄生蟲病。

但什麽寄生蟲,怎麽治,在這個時代都兩眼一抹黑。

在外南征北戰的將軍常得寄生蟲病,因為他們行軍途中不僅抓著什麽都吃,還常常不能生火。

壯年病死的將軍比比皆是,何況王龁已經年老。

他的時常腹痛,全靠服用一種帶有麻痹性質的草藥撐著。

但這種草藥有毒,大量服用就是讓人死得沒有太多痛苦而已。

在藥效期間,王龁仍舊是一個很厲害的老將,連壯年將領都不一定打得過他。

藥效一過,王龁就蜷縮在床榻上,成為垂暮的老人。

所以王龁自請上戰場,並且在出發前就寫好了遺囑,安撫好了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