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夜襲孔明燈(第2/4頁)

他看向廣陵城還未停歇的楚歌聲:“他們人少,經不起騷擾。”

副將道:“唯!”

他下令鳴金收兵。

當聽到楚軍鳴金後,城頭的楚歌才停下。

陳啟甩了甩酸軟的膀子,在家仆的幫助下把衣服重新穿好。

他激動道:“楚軍退兵了?”

朱襄道:“派人去收拾戰場,替換傷員。”

陳啟道:“是!”

他不顧胳膊酸軟,拔腿往下跑,竟是要親自去通知。

有年輕士人攔住陳啟,自己替陳啟去傳令。

“好好休息,能睡就睡,他們肯定會夜襲。”朱襄對城頭士人道。

蒙恬道:“伯父,你才該去休息。”

自從發現叫“伯父”很好使後,蒙恬就改口了。

等太子在的時候再改回來,蒙恬心想。

朱襄道:“我知道。”

他下城樓,等傷員回來。

城門後的一片民房已經拆除,改成了傷兵營。

朱襄定下了一月的期限,收獲的未成熟的稻穗與陳糧磨成粉,蒸成餅,又每日殺雞鴨豬羊熬湯,兵卒的夥食管夠。

朱襄對城中居民說,若是城破,所有人都會死,就不管什麽存糧不存糧了;若城守住,他會從吳郡運糧,幫廣陵人活到下個豐收。

朱襄公說的話,廣陵人堅信不疑。

廣陵城的事本與朱襄公無關,朱襄公只是不忍楚國在他眼前屠城,便願意與廣陵人一同守城。他們若連朱襄公都不信,還能信誰?

何況他們見識過朱襄公種田的本事。廣陵人本來要迎來一次令人震撼的前所未見的豐收。

說是傷兵營,連消毒的酒都沒有。

城中糧食實行配給制,有限供給兵卒,其他包括城中富戶都只是勉強果腹。

朱襄就住在城門後的臨時指揮部中,他吃的東西和兵卒一樣,誰都看得見。

所以廣陵城中實在是不可能釀酒,更何況濃縮成高度酒精。

朱襄搜集了一些草藥略勝於無,又雇用了一些老婦為傷兵縫制傷口。

除了保證用在傷兵身上的布帶和縫合傷口的器具都在開水燙過之外,朱襄對這種簡陋的傷兵營沒有任何指導,也沒法有任何指導

他又雇了一些無法上前線的老弱病殘築起高爐,焚燒戰死的兵卒。

現在天氣炎熱,屍體很容易腐爛。一旦瘟疫在城中蔓延,廣陵城就不攻自破。

焚燒屍體的時候,火焰還能供給鐵匠修補兵器,或者生火做飯燒開水。

朱襄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就覺得自己他X的有下十八層地獄的潛質,但他還是這樣做了。

傷兵和戰死的兵卒陸陸續續運回,城裏兵卒上前替補。

這次上前替補的都是蒙著面,看不出長相的老人。

楚軍暫時不會來攻擊,他們撐住防線,防住零星騷擾。若楚軍奇襲,他們就會拼盡全力頂住,讓在第一戰線休息的青壯兵卒有足夠多的應對時機。

他們身上沒有多少兵器,只有厚厚的木盾牌,來這裏就是送死的。

朱襄選兵卒的時候,年幼年少者不上前線,家中只有一子或一女者最後上前線,其他的男女老弱都會出戰。

在第一批抵擋兵鋒的人中,就有不少青壯女子。

她們的力氣雖然沒有男子大,但拿著長矛在竹柵欄後面戳,好歹也能戳死幾個人,正好配合拿盾牌和拿弓弩的男性兵卒。

朱襄登記了所有出戰兵卒的名字和家人,每天休息時統計還活著的人,剩下的人記戰死。

守城不好記斬首戰功,爭搶人頭肯定會發生混亂,朱襄以“守住防線”來記集體功,然後剩下的貢獻或者斬首功由蒙恬管理。

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做,他只負責增加“保底”功勞。

戰死者一律獎勵糧食、布匹和秦錢若幹,送給兵卒提前登記的家人或朋友頭上,並不限定一定是家人。

朱襄最大限度地保證他們對死後所獲資產分配的意願。

若是秦人戰死,朱襄自己掏腰包,給他們補足最低等爵位會得到的田地和賞金。

他不能像秦王那樣直接賜人爵位,但他有錢有地。

朱襄雖然將長平郡食邑的供奉都返還給秦國,但他有很多錢,還很少花錢。

三代秦王最信任的長平君,即使不愛富貴,也不會少了富貴。

雖然秦兵是聽命行事,還有戰功,一個個躍躍欲試,都對廣陵守城戰表現積極。但朱襄心裏過不去。

秦兵本可以一個都不死的,是他決定要守城,所以這些秦兵才留了下來。

他只是圖個虛偽的心安。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何況這都不僅僅是重賞了。

看著朱襄公親自為他們編撰兵籍心願,戰前動員不是說些他們聽不懂的詞,而是不厭其煩地告訴他們勇猛戰鬥會獲得什麽,戰後還親自在傷兵營熬藥送水,會為了他們的傷痛和死亡垂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