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燕王喜報仇(第2/5頁)

“良人,且洗洗臉,別難過了。”雪姬將溫水端來了。

朱襄洗完臉後,道:“我要齋戒一旬,以送故人。”

雪姬溫婉道:“好,我陪你。”

朱襄的衣服本就素凈,但雪姬還是找來一身麻衣。

雖不至於為平陽君披麻戴孝,但把絲綢衣服或棉布衣服換做素凈麻衣,也算是朱襄和雪姬的一份心意。

在朱襄和雪姬為平陽君哀悼的時候,趙國都城亂起來了。

在原本歷史中,趙王會晚四年才去世。

這一世雖然沒有了邯鄲之圍,但趙王的內心更加煎熬,身體便一直不太好。

趙王在繼位的時候就立了太子。因沒有邯鄲之圍,那太子沒有死在驚恐交加中。趙國上下都以為將來會是這位太子繼位。

但或許冥冥中真的有什麽是注定的,那位太子明明已經長成,卻在今年病逝了。

趙王也是因此才大受打擊,病重辭世。

除了太子之外,趙王膝下還有兩位公子。趙王最喜愛春平君。

戰國現在的封君都已經差不多改成“侯”了,就像是應侯和應君在史料中稱呼並用一樣,民間傳統稱“君”,但實際封號是“侯”,春平君即春平侯。

朱襄和李牧在官方記載的正式封爵,也是“長平侯”和“武成侯”。

碰巧的是,朱襄前世的歷史中,也有一位著名的外戚“長平侯”,名為衛青。可惜朱襄不知道衛青的封號,否則一定會道一句“好巧”。

趙太子還活著的時候,他的太子之位很穩固。趙王一直希望春平侯能像平原君輔佐趙惠文王一樣輔佐太子,所以在公元前251年,也就是前年的時候,因趙豹時常清醒時常糊塗而離開了相國之位,春平侯出任趙國相國。

但春平侯並不討趙國宗室和趙王近侍郎中喜歡。

春平侯確實有才華,也受趙王寵愛,所以性格較為矜持驕傲。他年少時與平原君和平陽君走得近,不喜歡在趙王身邊阿諛奉承的人。

趙國出兵楚國邊境,幫楚國調停的時候,為避免秦國攻打趙國,趙國朝堂提議向秦國派遣質子,順便修復和秦國的關系。

他們說,秦王子楚曾是秦國派往趙國的質子,在趙國生活得並不好,他一定深恨趙國。如果趙國不派遣質子去秦國,向秦王子楚表達善意和臣服,秦王子楚恐怕會為自己和摯友朱襄報仇。

這不是無稽之談。

當年秦昭襄王就為了給應侯範雎出氣,把魏國、趙國都折騰了一遍。長平君之於秦王子楚,恐怕比應侯範雎更甚。

趙王十分恐懼秦國,被說動了。

這質子人選,太子肯定不能去,因為趙王的身體時好時壞,太子隨時都準備著繼位。趙王只能在春平侯和幼子趙偃中選擇。

趙王本是屬意趙偃當質子,但趙偃的老師是趙王寵信的郎中郭開。趙王身邊的郎中都站在趙偃身邊。

再者趙王對春平侯的寵愛,讓太子深深忌憚。

雖然趙王讓春平侯當相國,是希望春平侯成為下一個平原君。但太子卻不是趙惠文王,沒有趙惠文王那樣的容人之量,不信任春平侯。

何況趙惠文王也是自己當了國君之後才重用平原君,而不是趙武靈王重用平原君,這完全不一樣。

太子還未繼位,讓另一位趙公子當相國,誰看著都覺得荒唐。

可惜趙王做這個決定的時候,平原君已經去世,平陽君也老糊塗了,無人阻止。

趙國有識之士也希望春平侯暫時離開邯鄲,等趙太子繼位之後再回來。

趙國已經經不起一次內亂。只有春平侯離開邯鄲,趙太子的地位才更穩固。待春平侯從秦國當完質子歸來時,趙太子也才會大度地重用這位弟弟。

趙王被說服了,含淚送春平侯離開邯鄲,前往鹹陽。

誰曾知,春平侯剛離開邯鄲不久,趙太子就患疾病暴斃;趙王大受打擊,一病不起,撒手人寰;同時趙豹也受此打擊,跟隨趙王而去;趙王後早在前些年就已經去世。

這下子邯鄲群龍無首,亂作一團。

趙王沒有留下誰繼位的遺言。有的卿大夫認為,現在只有公子偃在邯鄲,自然是公子偃繼位;有的卿大夫認為,趙王讓春平侯當相國,很明顯是除太子之外就最重視春平侯,且春平侯更有才華,讓春平侯繼位更為合適。

於是趙王的遺體被留在宮室中無人理睬,趙國的卿大夫們一邊吵架,一邊派出人去找剛離開邯鄲沒多久的春平侯。

想讓公子偃繼位的人自然是去刺殺春平侯;支持春平侯的人則去保護春平侯,護送春平侯回邯鄲繼承王位。

平陽君的家人此時冷眼旁觀著,以喪禮為借口,置身事外。

平原君的家人早就已經回到了封地,不問政事。

這時候沒有平原君和平陽君力挽狂瀾,也沒有藺相如和廉頗護著趙國內政外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