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直轅戰意義

王翦的捷報通過水路傳遞,先到李牧手中。

李牧看到捷報時,眼皮子跳了跳,狠狠拍了一下桌面,朗聲大笑:“朱襄識人極準,今日之後,又添一筆佳談!”

李牧這次行軍歸來,正好和蒙武會合。

蒙武看完捷報,臉皮子直抽搐:“強攻直轅三隘?你不是說王翦很謹慎嗎?這叫謹慎?!”

直轅三隘,在南北朝後有個新名字,叫義陽三關,即武勝關、九裏關、平靖關,是江淮平原到江漢平原陸地必經之路。吳楚交鋒時,孫武、伍子胥二人在此貢獻出載入戰爭史冊的“柏舉之戰”。

江漢平原和江淮平原被大別山、桐柏山隔斷,大軍若想通過,只能從兩山中間這一條狹長隘道前行。直轅三隘狹窄崎嶇,“車不弓軸,馬不並行”,此兵家必爭之地,向來爭奪時進攻方都會付出極大代價。

但這只是陸地上的“必經之處”。

條條大路通中原,秦國舟師強悍,大可以從南邊長江或者東邊大海登陸進攻。

即便是在陸地上,秦國又不是只在江漢平原與楚國接壤。歷史中王翦進攻楚國,是在淮河以北順著淮河一路往東打,不僅有水路運輸糧食輜重,道路也平淡許多。

什麽直轅三隘義陽三關,繞過就成。

現在整條長江都在秦軍的控制下,王翦這“謹慎”的將領,吃飽了撐著去打什麽直轅三隘,有必要嗎?

“一場戰役,不到三千戰損,便可以拿下直轅三隘,給楚國士氣以極大的打擊,這還不叫謹慎?”李牧笑道,“謹慎不是畏手畏腳,而是有足夠的把握成功。”

見蒙武還滿臉不贊同,李牧道:“王翦定是先在地方散播謠言,讓楚將看清他。他第一次當主帥,之前聲名平平,也不是將門之後,很容易令人輕視。待他慢悠悠行軍至直轅三隘前,楚軍早早得到消息……蒙武,若是你守關,來者主帥不僅名聲不顯,還早就被你探得行軍意圖,你會如何做?”

蒙武不假思索道:“這要看雙方兵力。若我兵力不輸於他,我定會擺好陣勢,引他入圍,全殲此敵。”

李牧道:“楚將也是如此想的。楚國內亂時,王翦早就三隘以西安營紮寨。擔憂秦國趁虛而入,平叛和叛亂的雙方都默認在直轅三隘留下重兵把守。王翦所領兵力與駐守楚兵相當。按照常理,楚兵占得先機,先擺好陣勢,架好弓弩,以逸待勞,應該是能把王翦全殲的。”

李牧又忍不住笑了幾聲,道:“示敵以弱,誘敵出擊,這便是王翦的計謀了。”

蒙武深呼吸了幾下,扶著額頭道:“誘敵出擊,然後正面對抗一波推平?這就是王翦的計謀?這計謀也……”

李牧感慨道:“既簡單,又無解。”

王翦讓給楚軍的優勢是真的。楚軍占據了這麽大的優勢,怎麽可能不出兵?若連這樣大的優勢都不敢抓住,還退縮在關隘之中等敵人圍著自己攻打,這才是自尋死路。

從來守關與守城一樣,死守就等於守死,若沒援軍便是死路一條,只有主動出擊才能擊退敵軍。

攻城的圍城打援,守城的也要出城殲滅攻城的有生力量,尋求勝利的機會。

楚軍在直轅三隘布下重兵防守,還有一層意思便是,這三隘的守將大概率是得不到支援了。所以楚將必須尋求主動迎擊的機會。

楚將難道沒看出秦軍是故意示弱嗎?看出了也沒關系。因為對峙的陣地是楚軍選的,陣勢是楚軍先擺好的,楚軍還以逸待勞。種種優勢疊加,秦軍能耍什麽手段?

王翦也沒有耍任何手段。

他只是誘敵出擊成功後,在敵人全面占據主動的前提下,堂堂正正擊敗對方而已。

“蒙武,你知道已故將領中,誰的計謀最難破?”李牧問道。

蒙武本來想說“武安君白起”,張嘴時想到李牧說“已故”,便改口道:“已故名將如雲,我說不好。”

對蒙武的“擺爛”,李牧心中頗有些無奈。

在他看來,蒙武雖為將天賦稍差他一些,若好生學習,也不是能成為天下第二梯隊的名將。

但無奈蒙武自己沒這上進心。

“我們現在正在楚地。計謀最難破的名將,楚國吳起可以算一個。”李牧道,“吳起一生作戰無太多奇謀,僅兵強馬壯,器銳甲固而已。”

而已。

蒙武皺緊眉頭,被迫思索李牧的話。然後他嘆了一口氣,道:“好一個而已。”

吳起的本事在於練兵。他練出的兵,在戰力和士氣上都一等一,兵卒不僅強悍,還都願意為他赴死。

謀略向來都是用在前期信息不明,或者以少勝多逼不得已上。若率領大兵團作戰,敵我雙方都對對方情況一清二楚,打起來的時候就只看誰厲害了。

所以吳起難以戰勝。

“王翦的帶兵風格就是如此。他決定出戰時,就已經確定了勝局。”李牧感慨道,“他天生是秦將。只有強大的秦國,能讓他將這種作戰風格發揮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