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始皇崽論文(第3/4頁)

蒙恬卻搖頭。

“公子並未嫌棄過我,李斯和韓非也沒有看不起我,我怎麽能自行離開?”蒙恬道,“我或許比不過他們,但能被他們接納,也說明我比其他人強。”

朱襄感慨,蒙恬不愧是蒙武的兒子,繼承了蒙武的大心臟。

不過蒙恬的天賦確實比蒙武高,出將入相之才不是別人的恭維。只是蒙恬“入相”之才稍稍差了一些,而現在他與嬴小政、李斯、韓非討論的內容都是君王和相國要考慮的內容,才稍遜一籌。

若換做軍勢討論,嬴小政還能紙上談兵一下,李斯和韓非就只能在一旁裝啞巴了。

待李牧再次出兵的時候,朱襄考慮讓蒙恬跟著李牧,打磨一下軍事上的才能。

只是去了戰場就有危險,不知道蒙武舍不舍得了。

朱襄正考慮此事,沒想到蒙恬的機會很快就來了。

楚國終於亂了。

楚國這亂局的開端,在子楚回鹹陽後。

秦王查了許久太子子楚遇刺之事,現在終於公布,“是楚國人幹的!”。

秦王派王翦屯兵楚國西側,漢水之畔,決定全力攻打楚國。

慢悠悠打著韓國,現在才吞了一半韓國,剛剛和楚國接壤的廉頗也得到了命令,駐紮韓國與楚國交界處,準備與王翦共同進攻楚國。

就在這個時候,秦王因為太過生氣而病倒,秦軍攻勢漸緩,太子子楚監國。

雖然秦軍沒有進攻,但太子子楚下令,禁止秦國與楚國民間所有往來。如果秦國商人和楚國人做生意,視作叛國。

這一項命令出現之後,秦國在楚國做生意的人好像是早就聽到風聲似的,立刻退了個幹幹凈凈,楚國繁盛的市場瞬間變得十分荒涼。

在楚國人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秦國那麽多商人突然全部離開了秦國,連租的房屋店鋪都不要了。

他們手中還有大量的棉花,囤積了大量的棉布。但這些東西都成了廢品,無法再購買東西。

他們試圖去其他五國用棉布購買東西,但兩年時間過去,他國已經開始警惕泛濫的棉布,就算有人願意用東西交換棉布,棉布的價值也大跌。

楚國貴族還好,他們在這期間積攢了大量的財富和糧食,所以棉花棉布不值錢了也沒關系。

棉布也是布,是資產,他們覺得沒怎麽虧。

可楚國卻慘了。

在圈地運動中,自耕農大量減少,楚國的賦稅便大量減少,糧倉裏囤積的糧食本就不多。

原本他們還能用棉布買糧食,現在各國都不肯收棉布換糧食,楚國便缺糧了。

一邊是楚國封君糧倉裏多得快要溢出來;一邊是楚王身邊所有人都在喊缺糧;然後是能發聲的人看不到的地方,楚國的平民出現了饑荒。

這饑荒本來是不應該出現的。

楚國不說風調雨順,也算沒有大的天災。他們如果正常種地,怎麽也能混個不餓死。

但楚國貴族圈了太多地,他們只能投身棉花種植紡織販賣這一條產業鏈,或給貴族做佃農,或給商人做小工。

因為有棉布作為酬勞給得痛快,他們的日子本來也能過下去。當秦國的棉布失去了購買力之後,他們的生活就淒慘了。

他們以前是拿到棉布,屯一部分,剩下的換糧食。糧食夠吃,但屯幾月是不可能的,能屯十日就算不錯了。

現在沒有工作了,棉布也沒有價值,他們買不到糧。

“楚國的糧食產出其實沒有下降多少。楚國貴族的糧食都夠吃,他們的門客和家丁儲存的糧食也更多了。為何糧食沒有減少多少,楚國的糧價卻飆升了十倍不止?”朱襄拿出統計數據後,又給嬴小政和學子們布置了論文。

嬴小政看著朱襄布置的論文,想起了自己在夢中看到的另一個自己的記憶。

另一個自己也經歷過這樣的事。

當時另一個自己在統一天下之後,曾想過休養生息。

但天下已定,按理說種地的人多了,糧食產量更高了,但民間糧價卻比戰時暴漲數倍,造成天怒人怨。

這是為什麽?

另一個自己想不明白,自己到現在也想不明白。

嬴小政本來想找舅父詢問。

舅父肯定是知道答案的,嬴小政確信這一點。

但他最終沒有問舅父。

不是嬴小政信不過朱襄,擔心朱襄窺見他的秘密。而是他勝負心來了,想自己思考明白。

總不能什麽都依靠舅父吧?他都這麽大了,早該自己思考了。

現在朱襄布置的功課,正好與一直困擾他的問題差不多,嬴小政卯足了勁,要拉著小組成員獨立解決這個問題,拔得頭籌。

朱襄見嬴小政鬥志滿滿的模樣,只好把嬴小政因為鬥志而丟下的政務撿起來。

嬴小政現在要好好學習,朱襄就只能當郡守,不能亂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