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老壇泡青菜(第4/6頁)

李二郎現在已經不是曾經那個一心向往遊俠兒,處事冒冒失失的少年郎。他成熟了許多,所以李冰才讓他跟隨押送糧食的船去鹹陽增長見識。

李冰還為朱襄準備了信和禮物。他雖然不知道朱襄是否在鹹陽,但可以先把信和禮物送往朱襄的府邸。

朱襄與李二郎等人同行,拜訪了巴蜀押運糧食的官吏後,與押運糧食的船隊同行,順便把李二郎叫到了自己船上,指點李二郎最近學習中積累的疑惑。

巴蜀官吏皆用十分羨慕嫉妒的眼神看著李二郎。

他們也想向長平君請教。但長平君看著很和善,總覺得和人隔了一層什麽,讓他們不敢貿然打擾。

難道他們感到的疏離,是長平君的仙氣嗎?

李二郎悄悄對朱襄笑道:“他們都在羨慕我。”

朱襄道:“那你在這段時間就該好好學。”

李二郎搖頭晃腦:“伯父,我知道了,別嘮叨。伯父還是這麽嘮叨。”

朱襄糾正道:“你應該叫我叔父。”

李二郎道:“阿父說,他和你相交,不論年齡。”

朱襄道:“那也該叫叔父……罷了,你隨意。”

他也搞不懂這裏的稱呼。可能因為他地位高?總不能是因為他頭發白嗎?

其實李二郎原本叫朱襄仲父,然後嬴小政對李二郎說對“仲父”這兩個字很不喜歡,李二郎才換成“伯父”。

朱襄想起此事,就不由忍笑。

有時候政兒真的一點都不掩飾自己的“奇異之處”。即便知道政兒的表現和他的心智一樣,一定不是那個真正的秦始皇。但他總懷疑,政兒可能知道一點未來的信息。

否則,他怎麽會表示絕對不與呂不韋和解,又討厭“仲父”這個稱呼?

李二郎問道:“他們說伯父你與外人隔了一層,看著好相處,其實很難接近。但如果他們向伯父請教,伯父一定會回答他們的問題。他們誤解了伯父。”

朱襄認真道:“他們看出的疏離也是真的。我只是不想和不認識的人交談。”

誰願意沒事和不認識的人應酬?哪怕朱襄可以隨便找路上農人叨叨大半日,也不想與這些官吏談論學問。

“不過他們若來問我,我當然會為他們解惑。”朱襄狡黠地眨了眨眼,道,“所以他們還是別來問我的好。”

李二郎捧腹大笑。

他像是回到了當初朱襄和嬴小政還和他一家在蜀郡時的快樂時光。

那肯定是他一輩子都記憶猶新的最快樂的時光之一。

……

朱襄上岸時,巴蜀的官吏都沒與朱襄說上話。

他們自覺臉皮已經夠厚,但就是不敢去打擾朱襄。

他們本來以為上岸後還有機會。從這裏到鹹陽,還有一段陸路。

大家駐紮在一起休息的時候,總會有機會吧?

誰知道,太子子楚居然在碼頭上迎接朱襄。

太子子楚當然用的不是迎接朱襄的名義,而是來接受和護送這一批巴蜀送來的糧食。

但誰一看太子子楚一見到長平君就快步走過去,半點視線都沒留給巴蜀官吏的模樣,就知道這只是借口。

“我難得與你久別重逢的時候,你沒有病倒。”朱襄用拳頭碰了一下太子子楚的肩膀,“還算結實。”

子楚道:“為了不讓你嘮叨,我這半年都窩在鹹陽好好養生。”

朱襄道:“你終於洗心革面了,我很欣慰。”

“滾!”子楚笑罵道。

兩人聊了幾句之後,子楚才去見巴蜀的官員。

當他得知李二郎就是朱襄友人李冰的孩子後,臉上清淺的假笑就像是現在還不存在的川劇變臉似的變得真實。

他從腰上接下玉佩送給李二郎,勉勵道:“我經常聽朱襄提起你們父子,你要好好做事,將來必定有大作為。”

朱襄打趣道:“等分水堤壩修好之後,當地人肯定會給他們父子倆修廟。堤壩不毀,廟宇常在。封神算不算有大作為?”

子楚瞥了朱襄一眼:“沒有你伐山破廟滅神作為大。聽說你這次去東甌,又殺了什麽海裏的惡龍?”

朱襄扶額:“什麽惡龍?鹹陽又有什麽奇怪的傳聞?我連稍大一點的蛇都沒見過,哪來的惡龍?”

子楚忍俊不禁:“有關你的傳聞可多了,回去慢慢說。君父已經等不及見你了。”

子楚想起秦王柱得到朱襄提前送來的“我依照約定回來給君上做頓好吃的再回吳郡”的加急文書,愣了半晌,然後居然悄悄抹了抹眼睛,也不知道是太感動還是覺得自己眼花了。

朱襄道:“好,我這次不僅帶來了酸菜,還帶來了許多幹海貨。”

無論是酸菜還是海貨,對老人而言都不能多吃。

不過身在內陸的秦王也難以吃到多少海貨,吃了一年的素,補補身體應該沒問題。

子楚道:“那還不快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