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台風後淤泥(第4/6頁)

剩下的台風就是近海颶風突然轉台風,一般會擦著溫州海岸線背上,對溫州影響不大,不計入其中。

台風對農業的摧殘很大,每一個農學人都要學會如何應對台風。

應對台風從古至今的措施都差不多,只是現代用上了更好的機械,而且有台風預報,可以更早地做準備。

在台風來臨前,朱襄就要做好排水和搶收的準備。

他火急火燎地將平原田地最多的地方修建了簡易溝渠和水車後,就讓相和帶人去海上測量氣壓,詢問海上漁民近海的天氣。

朱襄還用透明水晶片磨了望遠鏡——其實他早就想做望遠鏡了,但只知道大致原理,一直沒做成功。

現在相和帶著人把相關計算搞定,自己做了出來。

相和將望遠鏡拿出來的時候,朱襄嚇了一跳。

幾年前他隨口一句,自己早就忘記了。看見相和拿出了簡易望遠鏡,他還以為有穿越者同伴出現呢。

相和乘坐戰船在近海一邊捕魚賺取外快,一邊觀察遠方天氣,盡可能地提前發現台風。

朱襄帶著許明在平原到處找已經可以收獲的田地,幫助他們盡快收割。

有些還未成熟的地,只能等台風快來的時候,朱襄才能勸他們收割。而且就算勸了,他們也不一定願意止損,而是抱有僥幸心理。

朱襄只能能收多少糧食就收多少糧食。

待六月的時候,李牧來到東甌國。他先指揮了停靠在溫州天然港口的秦軍加固船只,抵禦台風後,就去找到果然沒聽話的朱襄,把朱襄拎到了東甌王宮。

朱襄本來不願意去,李牧給了他兩個選擇,一個是打暈了帶走,一個捆起來帶走,他就乖乖自己去了。

李牧發起狠來,是真的說到做到。

而朱襄身邊那群嘴上說願意為他赴死的秦兵,在李牧威脅朱襄的時候不僅屁都不放一個,還摩拳擦掌要幫李牧。

“朱襄公,這裏太危險了,你一定要離開!”

朱襄“眾叛親離”,淒慘極了。

許明和相和:“活該!”

今年的台風來得較早,六月底,第一道台風就登陸了。

沒有氣候預報,朱襄不知道這台風叫什麽,威力多強,以後還會不會有更強大的台風。

他只能和這個時代所有靠天吃飯的農人一樣,無助地仰望天空,祈禱台風威力弱一點,風雨趕緊過去。

台風來得快走得也快,幾日後,天氣完全放晴。

朱襄趕緊投入台風後的救災中。

清理淤泥枯草,用新修的排水渠道排水,清洗農作物上的淤泥,用石灰和草木灰對可能發生的病蟲害消毒,統計損害的植株……

對於東甌人而言,一旦農田遭遇台風,就等著田地裏的水自然退去,然後能收多少東西就收多少東西。

他們是不知道怎麽補救的。

當看到秦軍在田地裏忙碌,他們都很茫然。

東甌貴族們也很茫然。他們站在田地旁,看著這些如果是平常時候,會把他嚇得兩股戰戰的秦軍像奴隸一樣在田地裏忙碌。甚至尊貴的朱襄公和李牧將軍都到了田地裏,他們完全不能理解眼前的這一幕。

要搶時間救災,以便在下次台風來臨的短暫時間內給農作物喘口氣,朱襄十分忙碌,沒有空去為這些貴族解惑。

東甌還是有人能理解朱襄的。

比如那些提起朱襄公就眼睛放光,別人說朱襄公不要就要擼起袖子與他人拼命,還穿著中原衣冠的人。

當然,這些中原衣冠,中原人肯定是不認的。他們穿的是以前越國的衣冠,有的人穿的是楚國的衣冠,有的人楚越混合甚至還混了吳國的衣冠。

但他們都戴著冠,身上都沒有文身。

他們看著朱襄公下地耕種,先在竹簡上寫寫畫畫,然後小心翼翼地詢問朱襄公,自己能不能也陪朱襄公下地。

朱襄卻搖頭,只讓他們幫忙協調,讓東甌的軍隊和貴族奴隸幫忙。

朱襄心裏想的是,你們又不會種地,下地就是幹擾我工作。

這群人想的卻是,朱襄公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知道東甌國的人不能理解他的行為,所以不想讓他們被誤解。

誤解很嚴重。雖然朱襄確實是個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人。

朱襄給了糖果和儒經的小孩也靜靜地看著這一幕。

有一日,小孩問正在休息的朱襄道:“朱襄公,我聽聞你有愛民之心。但你現在耕種的田地並非民田,而是貴族之田。你不是為民耕地,而是為東甌貴族耕地。”

朱襄接過小孩遞過來的水喝了一口,笑道:“我知道。”

小孩不解:“朱襄公既然知道,為何還要做?”

朱襄道:“因為東甌大部分田地……幾乎所有田地都在貴族手中,國民是貧寒的貴族和奴隸。”

小孩聲音稍微尖銳:“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