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對東甌好意(第3/6頁)

東甌國雖自稱勢力範圍是台州、麗水和溫州一帶,其實只能管轄沿海一帶平原地區和海中島嶼。西邊大片山地中棲息著無數部落,推舉出部落聯盟首領對外爭奪話語權。

中原人稱這部落聯盟為西甌部落。

這是東甌王心中的痛。因為他可不想自稱什麽東甌王,而是甌王。

就像是閩越王也沒想當閩越王,而是去掉個“閩”字,當越王一樣。

現在朱襄提起這件事,東甌王有些惱羞成怒,但又不敢惱羞成怒。

即便朱襄指著他的鼻子罵他後代不成器,讓先祖哭泣。但朱襄把大禹和勾踐擡得如此高,肯定了越人並非蠻夷,他都不知道該怎麽發怒。

總不能說,先人看到越人如今連地都不會種了,一定不會傷心,還會叫好吧?

東甌王想了想,最終憋出一句話:“寡人還是吃稻米的。”

朱襄:“……”

李牧和王翦:“……”

東甌群臣:大王!你不知道怎麽回答可以不回答!

朱襄嘆氣道:“正因為看到東甌君與東甌國眾高士仍舊與中原無二,我才如此感慨。昔越國頹敗之後,越國許多賢才高士離開越國,前往中原謀生存。中原人感慨,齊國和楚國的強盛,就是重用了吳國和越國人才的緣故。”

東甌王和東甌群臣再次不知道露出什麽表情。

他們既自豪,又唏噓。

越國興盛的時候,重用來自中原的人才;待楚國截斷百越與中原的聯系,便再也沒有中原人才來到百越之地。但百越的人才卻可以去楚地,可以通過楚地繼續難上。

許多越國的人才不想回歸原始生活,便去了中原,讓剩下的越人更難保存原本的文明。

文明本來就很脆弱,竹簡和青銅器也不好攜帶。越國倒退到部落制也情有可原。

畢竟農人的耕種技術只能口口相傳,關於耕種的書籍只有官方持有。而越人貴族南下的時候,大概只會帶上金銀珠寶,不會帶走那些礙事的竹簡。

朱襄對東甌王感慨了現在越人的衰落,表達了對東甌國荒廢平原的痛惜後,沒有要求東甌王立刻做出回答,借口自己旅途勞頓,先行告退。

東甌王本來為朱襄準備了酒宴,見朱襄說精神不濟,自己也被朱襄說得精神不濟,便取消了酒宴,只讓美人端著佳肴去伺候朱襄。

毫不意外,這位大賢不重女色,吃完東西就讓美人離開。

美人頻頻回頭,心都碎了。

朱襄沒想到,他剛來到東甌王宮,就成了宮中許多女子的夢中人。

朱襄離開之後,東甌王想著王宮裏有李牧和王翦兩尊大神,雖然精神困頓,也怎麽都睡不著。

他召來群臣商議,詢問他們對今日之事的看法。

群臣的意見分成兩派。

一派認為秦國向來聲名狼藉,此次前來肯定沒懷好意,該找借口早早把這些人打發走才行;

另一派大罵秦國的名聲和朱襄公有什麽關系,朱襄公一片赤忱,一心為了指導東甌國耕種而來,半點不提東甌國需要付出什麽代價,你們居然敢懷疑朱襄公,老夫和你們拼了!

終於可以披著頭發散開衣襟的東甌王嚇得趕緊爬起來勸架。

東甌國通文墨的大臣本就不多,這幾個重臣如果出了好歹,誰來替他撰寫文書?

他總不能學西甌那群蠻夷,下令靠吼吧?

“消氣,消氣,我怎麽會懷疑朱襄公?我懷疑的是李牧和王翦啊。”東甌王道,“雖然朱襄公一心為了我等好,但李牧和王翦可不一樣。”

那重臣氣呼呼道:“李牧和王翦若想對我們做什麽,還需要用陰謀詭計?看見他們的大船了嗎?他們搶閩越的東西,閩越人連屁都不敢放!”

東甌王:“……”

那重臣捋了捋袖口,冷哼道:“聽聞與去過南邊的商人誰,秦國有吞並天下之勢,楚國的祖陵都被秦國燒了。秦國若真想要我們這塊地,肯定大軍直接壓來,還需要耍什麽陰謀詭計?他們對楚國都沒有耍陰謀詭計。”

東甌王:“……”這話聽著怎麽不舒服?

重臣繼續道:“若大王想要抵禦秦國,就該立刻聯系西甌和閩越。只有越人合力,才可能拒秦人於國門之外。”

東甌王嘆氣:“若秦國已經大軍壓境,我們倒是可能聯合。現在秦軍並無太大動靜,恐怕他們不肯。”

特別是西甌部落,他們自詡被群山保護,即便東甌和閩越被滅,與他們也沒關系。想讓他們出力,太難了。

原本一個越國,現在變成了百越,怪不得朱襄公會嘆息不已。

重臣道:“既然現在百越無法聯合起來,那除了與秦國虛與委蛇,還能如何?借著朱襄公的好意,讓東甌糧食豐收,國力增強。將來抵抗秦國,也會更容易一些。”

東甌王再次嘆氣:“但寡人不敢相信,秦人真的會幫寡人種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