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糖漬南瓜幹(第3/3頁)

藺贄拿起茶壺,給自己添了水,潤了潤嗓子後繼續道:“《田律》雖然規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但如此分戶也太麻煩,還收不到女丁的稅。不如男女都分田,更好收丁稅。”

朱襄:“……”

朱襄將椅子扶起來,默默坐下。

聽藺贄這麽一說,他也覺得不激進,秦王和朝臣應該會同意了。

女丁交人頭稅和女丁分田哪一點對平民女性更好,用不著多想,因為在朱襄的時空中,女丁很快就會交人頭稅,但分田要等到北魏推行均田制,並且唐初就廢除了。

在北魏之前,只有極少數苛刻情況下立女戶的女子才有授田。

“授田時要注意男女耕種畝數的極限和與之相配套的徭役。否則就會出現女子被田租逼死和男子不肯娶妻的事。”朱襄道,“我整理一下相關的問題交給你。”

北魏因為戰亂,男丁稀少,才給女子授田。

但因為租庸調制授田和徭役綁定,且田租不僅交糧還要交絹布,夫妻中女子承擔紡織任務後難以耕種分配給她的田地,男子要獨立承擔更多的耕種和徭役,導致唐初“戶至數萬,籍多無妻”。女子獨力承擔租庸調,負擔極重,怨聲載道。

唐太宗聽取民間意見後,才取消女子授田,同時取消了女子徭役。唐朝期間,少見役婦記載。

所以唐太宗當時取消女子授田,與後世人以為唐朝壓迫女子的想法不同,恰恰是憐憫女子的體現,得到民間女子一致感激。

他還在當時貞潔觀念已經較為嚴重,禮教逐漸收緊的前提下,鼓勵女子再嫁,稍稍減緩了女性地位下滑的坡度。

不過取消了女子服徭役交賦稅的義務之後,女子的權力地位也得不到保障。導致南宋後女子急速下滑時,女子無力掙紮。

幾百年後的事,當事人自然想不到。

朱襄讀過歷史,他能想到。

他會將均田制的益處與弊端都寫給藺贄,讓藺贄好生衡量。

至於更後面的田賦制度,那是人口增多、人均耕地減少、商品經濟急速發展後才做的改變,與現在社會發展情況不符。北魏的均田制,就已經很適合如今時代了。

可能還稍稍有點超前?這就要秦國君臣去琢磨了。朱襄忙,他要種田,還要搞貿易戰。

“你偷偷寫,別讓別人知道了。”藺贄道,“我師從老莊,你師從荀子,我們不一樣。我提議女丁分田正常,你提議就不正常,明白嗎?”

朱襄道:“我記得莊子對女子的思想與儒家相同。”

藺贄道:“我是老莊嫡傳,老子在前,莊子在後。”

朱襄嘴角微抽:“哦,老子確實認為陰陽平等,他甚至還有母體崇拜的傾向。但老子的思想,絕對不包括你現在做的事。”

因為男女才華平等,所以男女要一起耕田服役繳納人頭稅為秦國做牛做馬。

老子沒說過!

老子向往的是回歸原始,沒有國家沒有剝削,大家都不交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