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蔡澤慶賀禮(第4/6頁)

於是一次殿試,老秦王哪怕只點了朝堂中的中低層官吏,也已經破壞了楚國外戚多年來在朝堂的經營,切斷了秦國朝堂對楚國外戚人才的依賴。

之後,老秦王召回蔡澤,拜荀子和蔡澤為左右丞相。

蔡澤在剛隨朱襄回鹹陽時,曾經引起了眾位貴族的注意。但蔡澤在李牧和廉頗入秦之後留在了長平,在上黨高地默默積蓄力量,讓秦國朝堂漸漸忽視了他的存在。

現在老秦王突然召回蔡澤,還拜蔡澤為相,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他們連忙去收集蔡澤的信息,猜測蔡澤的執政理念。

除了蔡澤,他們對荀子成為秦國的丞相也很恐懼。

荀子是儒家。秦國一向是以法家思想治國,儒家和法家思想幾乎背道而馳,曾經甚至還有“儒不入秦”的潛規則。

一個大儒怎麽能成為秦國的丞相?秦王難道是老糊塗了嗎?!

荀子也已經快六十了。他這個年齡當這個丞相,其實做不了太多事,不會改變秦國如今的社會和政治制度運行情況。但關鍵不是荀子能做什麽,而是荀子當丞相這件事本身的象征了什麽。

面對眾人的試探,荀子八風不動,繼續去完善他正在做的秦國敕封神靈的禮儀。

荀子不焦躁,焦躁的就是試探他的人。

秦國這些變化,別說秦國人不適應,六國也都很焦躁。

他們很希望老秦王真的是老糊塗了,但蔡澤是朱襄的友人,曾經有聯合李牧抗擊匈奴的功績,還是逼李牧和廉頗入秦的主要推手,其能力不容小視;荀子聲望和才華,更是舉世聞名。

這兩個人被任命為左右丞相,他們怎麽也說不出秦王是老糊塗了的話。

就在他們焦躁的時候,老秦王拜廉頗為大將軍。

趙國和燕國臉色大變。

廉頗怎麽還沒老死?!他怎麽還能領兵?!

連廉頗都出來了,傳說已經快病死的白起不會又像是長平之戰一樣,某一天突然亮出帥旗,說“嘿,沒想到吧,主將是我”?

人的名樹的影,廉頗的兇名在攻打燕國後徹底打響,在燕國的兇名恐怕比白起還甚。他領兵東出函谷關,燕國軍隊士氣立刻低落。

明明廉頗與燕國有仇,但聽到廉頗領兵的消息後,燕國人卻無法因為仇恨而讓士氣提升,反而有了怯懦退後之意。

趙國的士氣也下降了。

誰都知道,廉頗和李牧是被趙王“賣”給了秦國。

特別是廉頗,攻燕後他在趙國將士心中的地位,就像是白起在秦國將士心中的地位。現在他們敬愛的、曾經帶領他們渡過多次危機的大將軍居然成了敵方主將,趙國將士連與廉頗對峙的勇氣都沒有。

他們不是怯懦,只是不想、不願與廉頗敵對。

那是他們的信平君,是他們趙人的信平君,是賭上了自己的名聲讓很多趙人免於餓死的信平君廉頗。他們要怎麽與廉頗敵對?!

此次聯軍的主帥當然是信陵君魏無忌。

魏無忌知道廉頗在秦國掛帥之後,也忍不住醉了一場。

他很後悔,自己為什麽當初不早點來趙國救下趙王,這樣趙王應該就不會同意讓廉頗和李牧入秦了。

但他心裏再遺憾,也只能打起精神,告訴趙人現在信平君已經是他們的敵人,是他們要戰勝的人。

他還要誣蔑這一位老將軍,說廉頗已經很老了,應該很難再領兵打仗了。秦王派廉頗來,就是打擊趙軍的士氣而已。

廉頗已經老了,他不能打了,不要怕他!

魏無忌用如此的方式激發了燕國人的士氣,但趙國人的士氣仍舊很低落。

因為趙國人不是懼怕廉頗,而是敬佩廉頗。無論廉頗是否年老,是否還能上戰場,都不會改變他們對廉頗的敬仰。

魏無忌只能苦笑。

他只能慶幸,秦王至少還沒有喪心病狂讓朱襄領兵。否則若是聽到朱襄來戰場的消息,這群趙國人估計都無心作戰了。

先不論廉頗是否還能打,老秦王亮出廉頗這張牌,就讓五國聯軍中最驍勇善戰的趙國士氣折損至少一半。

秦國還未和五國聯軍正面作戰,就已經先贏下一局。

蔡澤對老秦王道:“君上,請讓我再贏下一局,作為慶賀新王繼位的禮物。”

老秦王頷首。

蔡澤在三晉之地當郡守,可不是只做了幫朱襄管理長平這點小事。

他是縱橫家,接管了範雎情報頭子的職責,負責了範雎當初的事。

在上黨時,蔡澤已經向六國派出無數釘子,埋下無數離間計的種子。特別是秦國的心腹大患信陵君,他已經準備多時。

此時,蔡澤留下的後手終於在最適當的時機發動。

魏王原本就嫉妒魏無忌的才華和聲望,蔡澤接管範雎的工作後,花費了大筆錢財在六國為魏無忌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