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豬油酸菜面(第3/6頁)

若能做到這件事,儒家先賢的理想就完成一小步。

“你呢?你看到了這封文書,想要做什麽?”荀子問道。

韓非猶豫了許久,垂頭不語。

荀子道:“好好想想吧。我只是借走朱襄的文書,過幾日要還給君上。你幫我抄寫幾份。”

韓非恭敬道:“是,荀子。”

他發現,以前荀子私下仍舊稱呼“秦王”,現在改稱“君上”了。

荀子離開後,韓非看著朱襄的文書半晌不語,而後抱著頭嗚咽不止。

韓非抄寫了一份朱襄給秦王的文書後,他找來新結識的好友李斯一起多抄了幾份,按照荀子的要求送到鹹陽學宮。

之後眾學子爭相抄寫朱襄這封恭請秦王“敕封神靈”的文書,一時間鹹陽紙貴。

李斯第一次接觸朱襄的墨寶,晚上裹在被子裏淚流滿面。

他經受的韓非的折磨終於有了回報!

再堅持幾年,他就能在朱襄公回鹹陽的時候親自拜見朱襄公了!

或許年輕的士子大多心中都有狂傲之氣,朱襄這封在許多卿大夫眼中都離經叛道的上書,幾乎獲得了所有鹹陽年輕學子的認可和推崇。

他們埋頭竹簡,從各處記載中找尋先祖曾經與惡神搏鬥的事。

其他不說,就是大禹治水所斬殺的惡神都數不勝數。以凡人之力比肩神靈,先祖又不是第一次做了。

甚至自稱最文弱的儒家弟子都能搬出自家先賢的故事來佐證這一點——孔門七十二賢之一的澹台滅明渡江斬龍,那龍就是江神。

其他學派弟子紛紛用“不愧是你們”的態度回應。

儒家弟子單人仗劍去滅個攔路的惡神,怎麽感覺一點都不令人意外呢?是儒家人會做的事!

李斯聽著十分向往,思考自己要不要拋棄法家入儒家。

但他看了一眼自己的小胳膊小腿,無奈放棄了這個想法。他君子六藝不達標,恐怕會被儒家弟子恥笑,辯論不贏人,還是算了。

鹹陽學宮的儒家弟子提到了澹台滅明,朱襄也正好遇到了澹台滅明的門徒。

澹台滅明雖是魯國人,為了弘揚孔子學說,進入當時還是蠻夷的楚國傳授學問,有三百多人跟隨他。

後世江西會成為文化興盛之地,開科舉之後每朝每代都進士頻出,這就是根源。

隨著李牧在鄂邑站穩腳跟,江水以南原本屬於楚國的地盤逐漸被秦國蠶食,這些儒家弟子也就有機會去拜見朱襄。

他們對荀子很好奇。

荀子雖然是儒家現在實質上的掌門人,但反對荀子的人非常多,因為荀子罵過大半儒門七十二賢。

因此最對荀子不滿的不是其他學派的人,正是儒家人。

朱襄師承荀子,他們自然很想來找朱襄的茬。

但朱襄又是一個出了名的聖賢,他們又不好意思找朱襄的茬,便想和朱襄交流交流,再決定之後要如何做。

結果他們還沒有得到拜見朱襄的機會,就聽聞朱襄仗劍滅神,平定楚地神靈亂象,要建立一個完善的官祭體系。

儒家弟子們立刻戴好高高的楚冠,再不等待,立刻前來拜見朱襄,希望跟隨朱襄。

周禮是儒家弟子的入門課,凡儒家弟子,都更認可周朝的官方祭祀。

楚國卻是鬼神文化興盛之地,祭祀文化與周禮有很大差距,南楚的儒家弟子心裏早就有所不滿,但也無可奈何。

現在他們有一種自己有了靠山,即將揚眉吐氣的暢快感。

終於等到這一天了嗎!

聽聞他們的先師跟隨七十二賢之一的澹台滅明時,就是神擋殺神。可惜他們的學問不到家。

朱襄的名聲,簡直和他們聽聞過的祖師澹台滅明差不多了。

他們在見到朱襄之前,腦海裏為朱襄描繪了許多風度翩翩的畫面。

當他們得到機會拜見朱襄的時候,朱襄正蹲在田頭嗦面。

在朱襄的旁邊,還有一個穿著細麻衣的胖娃娃,和朱襄一起蹲著嗦面。

在看到有人來之後,朱襄道:“等等,我再吃幾口就吃完了。”

胖娃娃用威嚴的目光掃視了他們一遍,把碗端起來噸噸噸。

他們倆現在吃的是酸菜面。

南方的天氣最適合發酵酸菜,雲夢澤也盛產各種青菜。朱襄用淘米水、井鹽、花椒、辣椒腌制了薺菜和大頭菜,今日感覺身體較為疲乏的時候,就從壇子裏撈出酸菜,切碎後用豬油爆炒,倒入水後下面條吃。

酸菜面酸爽可口,讓本來沒什麽胃口的舅甥二人胃口大開,吃完之後不僅能補充流失的鹽分,連身體裏的暑氣都隨著滿頭大汗升騰,感覺渾身暢快不已。

“餓了嗎?要不要吃一碗?”朱襄問道。

穿戴十分整齊的南楚儒家弟子:“……”

若是別人,他們已經訓斥其禮儀不周正。但面前的是名揚天下的朱襄公,他們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麽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