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炸蝦三蝦面

為了轉移憤怒幹飯的嬴小政的注意力,朱襄一邊帶著嬴小政去種地,一邊給嬴小政講述七國對農業的政策,引發嬴小政思考。

白起就像是一個老農一樣,扛著鋤頭走在嬴小政身邊,充當護衛。

他剛和朱襄一起鋤了草。雖然很久沒有下過地了,手藝也還沒生疏。

秦國遷都到鹹陽之後,鹹陽附近一直是最重要的農業產區之一。

雍州宜黍、稷。鹹陽城附近雖然也種了小麥,仍舊是以黍和稷為主。

小麥需要大量的水,鹹陽的灌溉條件不如邯鄲附近,所以朱襄手握優良小麥種子,也沒有在鹹陽城附近推廣小麥,而是盡心盡力地幫農人解決種植小米和黃米中遇到的問題。

等抽到了玉米,他才能在較為幹旱的地方將小米和黃米替換成玉米,增加農人的收入。玉米對陜西的重要性很大,陜西農業廳發布的指導文件,幾乎有一大半都在說玉米。

關東平原可以種植小麥。等李冰把都江堰修出來,成都平原就可以種植水稻。這是朱襄明年的工作。

等李冰入蜀的時候,朱襄準備一同去。利用手中的水稻種子開發成都平原,不僅能盤活巴蜀,說不定還能讓楚國的平民歸心,不打仗就能獲得一些地盤。

楚國和齊國是七國中最不重視農業生產的國家,兩個國家不重視農業生產的原因都是因為太過富庶。

齊國靠海,通過商業能積攢大量財富。如今的齊國奢靡成風,民間攀比程度堪比後世魏晉時的豪商和世家。

正因為有這樣的風氣,秦國才能僅僅用重金賄賂,就讓一個龐大的齊國在秦國統一戰爭中靜靜等死。

楚國處於長江流域,後世已經證明,這是最適合經濟發展的區域,亞熱帶季風氣候幾乎完全貼合了大部分農作物的需求,極其優越的水熱條件,讓楚國處於撒一把種子就能等豐收的地步。

“自然條件太優越,楚國‘火耕水耨’就能無饑饉之患。沒有急迫的需求,讓楚國便荒廢了對農業的管理,所以楚國少有凍死餓死的人,也少有富裕的人。庶民基本都處於貧困中。”朱襄道,“吳起曾經想移民到未開發的地方,墾荒擴田,被楚國貴族反對。吳起死後,楚國就在農業上再無作為了。”

嬴小政不解:“墾荒不僅能讓庶民有更多的田,也能讓貴族得利。為何楚國貴族要反對?”

朱襄笑道:“政兒,在楚王眼中的荒地,就真的是荒地嗎?”

嬴小政皺眉思索。他心中浮現出夢境中的自己巡視七國,特別是巡視中原地帶的見聞。

“貴族多隱田,以逃避賦稅。”嬴小政板著臉道,“吳起明面上是下令墾荒,其實是清查貴族隱田。”

朱襄揉了揉嬴小政的腦袋:“政兒真聰明,就是朝中官吏,也不一定一眼就能看出其中關竅。”

沒有秦王也沒有範雎在身邊,白起也很隨意地開口道:“樹幹和樹枝爭奪營養,樹枝過分繁盛,就會搶奪樹幹的養分。吳起想要剪除一些多余的枝葉,保證樹幹的成長,怪不得會慘死。但枝葉爭搶了太多養分,樹幹垮塌,枝葉豈能獨存?”

朱襄道:“我曾聽聞邊境有座小城的城墻因風吹雨淋露出了石磚,許多人偷偷去偷磚。他們知道城墻垮塌匈奴就會將他們殺死,但他們會想,我只是拿走一塊磚,城墻怎麽會垮塌呢?”

白起頷首:“和打仗時沖鋒一樣,兵卒以為自己一個人的退縮,不會導致戰爭的失敗。”

朱襄道:“許多不同的事物的道理都是一致的。白公看出楚國各自為軍,貴族的軍隊不是楚王的軍隊;我看到楚國空有良田卻不思耕耘,賦稅靠盤剝窮人,使窮者更窮富者更富,導致國庫空虛民眾困頓。最終都是指向滅亡那條路。”

嬴小政嘟囔:“但楚國還是難打。”

朱襄道:“楚國不是難打,而是疆土太大了,需要時間。再者秦國朝堂中楚國宗室高官眾多,只爭奪城池,哪怕把楚王的祖陵燒了他們也不在意。但楚國滅亡,讓他們失去了一國宗室的身份,變得與其他士人無二,他們就不肯了,定會和楚國裏應外合,拖累秦國攻楚進度。”

嬴小政擡頭看向燒了楚王祖陵的白起。

白起給了嬴小政一個十分平靜的眼神,好像燒楚王祖陵的人不是他似的。

嬴小政抱著藕節般的手臂,氣鼓鼓道:“沒錯!他們一定會這麽做!”

可惡的昌平君!

昌平君是楚王負芻的兄弟。楚考烈王崩逝後,楚國王位繼承爭鬥慘烈,楚王負芻就是殺了兄弟楚哀王自立。

楚考烈王曾在秦國為質子,昌平君便是楚考烈王在當質子的時候生的兒子。

因子楚成為華陽夫人的嗣子,楚國外戚繼續在秦國朝堂占據一大塊地方。秦王子楚和秦王政都十分信任昌平君。秦王政滅嫪毐和呂不韋時,昌平君就是支持秦王政的心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