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未若柳絮因風起

武則天:“婉兒,你覺得這所謂的詩仙寫得怎麽樣?朕挺期待他的詩,結果這第一篇水準不高啊。”

上官婉兒垂眸說道:“王勃二十幾歲的時候已經寫出了《滕王閣序》,李白二十幾歲的時候,卻寫出了《靜夜思》。這麽一看,這詩仙的名頭有點太過誇張,但也許是他的隨手之作呢。

陛下,且再看看。”

武則天難免有點納悶:“這女人提起詩篇的時候,往往都是提那些非常著名的詩篇,這隨手之作,有什麽好提的呢?”

武則天的疑問也是很多人都有的。

天幕至今為止,提到的詩基本都是詩人的代表作,這《靜夜思》放在裏面實在有點拉膀了。

杜甫也覺得不妥:"據我所知,太白兄二十六歲之前已經寫了很多優秀的詩篇,為何一句不提,偏要提《靜夜思》,說不定別人都以為太白兄不早慧了。"

二十六歲,還寫這麽幼稚的詩,自己練筆還好。拿出去給別人看的話,總歸拿不出手。

李白也有些好奇:“是啊,兒戲之作,有何可提的?”

很快,天幕仿佛聽到了武則天等人的疑問,回答了他們的問題。

【為什麽第一首先放《靜夜思》?畢竟這首詩是無數人的童年啊。不放在開篇的話,就像是缺了味道。】

這首詩被收錄進小學必背古詩文。

華夏十多億人或多或少聽過以及背過他的《靜夜思》。小到剛上幼兒園的孩子,大到八十歲的老人,提起《靜夜思》,都會露出恍然的表情。】

【其實小學生必背的古詩文並不只是這一首,但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這一首,沒有之一,算是一個神奇的現象。

無數遊子滿心鄉愁的時候,腦海裏會閃過李白的《靜夜思》。

這首詩已經刻入了華夏人的DNA中。】

天幕下的眾人:“!!!!”

好家夥,他們直呼好家夥。

韓愈,白居易,孟浩然等等無數詩人瞳孔地震。

古青青之前說過,視頻裏提到的詩大多都是後世學子要背的古詩文。至於這些學子到底有多少,她沒提。大家也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

古代有多少人?唐朝即使在開元監世的巔峰,也不過四五千萬人!

無數詩人散發著檸檬的氣息,酸了,他們酸了。

李白的詩打通了幼童的市場,第一首詩總是那麽特別。這首詩已經在幼童的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

李白運氣怎麽這麽好啊!

王維和李白兩人現在同為大唐文壇的巨星,王維一點兒都不覺得自己比李白差,可偏偏李白排第

他並不想被李白比下去,一直想知道是什麽原因。

王維若有所思,感覺自己隱隱有點摸到了李白人氣那麽高的原因。時至今日,他也會對自己背的第一篇古詩文記憶猶新。

“第一首嗎?難怪這麽特別。”

在古代,詩歌都是貴族的遊戲,詩歌寫得越高雅越好,王維也在這條路上一路狂奔,那些練筆之作是絕對不會拿出來給別人看的。

可是在未來,好像不是這樣。

王維思忖片刻,下了決定。給小孩子寫點童趣盎然的詩吧,即使擠不掉《靜夜思》,也要成為小學生必備詩文之一。

孟浩然、岑參、蘇軾等詩人,和王維一樣,幾乎都被挑起了興致。

“啟蒙之作”的稱呼,他們也想來湊湊熱鬧。

這些禦用文人突然改寫兒童讀物了。

無數後世幼童:“???”

武則天暄孔地震,古代畢竟是官本位,文人墨客地位高就高在能當官,如果當不了官,那也沒有大用。

一個文人在未來的影響力居然這麽大?甚至不亞於古代的帝王將相!

武則天感覺自己的世界觀都有點被傾覆了。

她拿起了一本詩集,陷入沉思。

她會寫詩,但是不算很厲害,畢竟寫詩也就是為了調劑生活,跟琴棋書畫沒什麽區別。

她真想問————現在認真學寫詩還來得及嗎?

很多帝王將相也和武則天一樣,悔不當初,他們怎麽沒好好學過寫詩呢!

天幕下,高適崇拜不已:"恭喜太白兄青史留名,人人可誦太白兄的詩文!"

高適一生的理想就是青史留名,他以為這個夢想要靠著當

官來完成,沒想到當文人也可以。

在那個新世界,人們推崇文人的程度,完全不亞於古代的帝王將相,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在這些輝煌的詩人中,李白牢牢站在巔峰,讓人羨慕死了。

他以為李太白會很驕傲。

結果李白暢快飲酒,回得灑脫:“酒後胡言,有何可背?”

緊接著天幕又放了一首李白的早期作品。

【這一首《清平樂畫堂晨起》描寫清晨落雪的場景,跟李白的《靜夜思》有異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