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大小姐(第2/6頁)

“不不,他沒上火,這幾天恢復的可好了,腳趾都已經能動了,黃連雖好但是苦,能不開就不開了吧,老爺子最近挺辛苦的。”穆成揚說。

林白青一本正經:“一定要開,吃了明天腿就能動了。”

忙了一夜,幾個人就在藥房裏湊和了兩個小時,一覺醒來繼續忙碌。

忽而有人敲門,林白青以為是招娣請好假回來了,開門一看,卻是顧培的司機小馬,乍一看她:“林大夫也不怕熱?”又說:“顧軍醫給你帶東西了。”

白大褂,大口罩大帽子,只有兩只眼睛露在外面,汗一滴滴的。

大夏天制藥,確實辛苦。

林白青接過東西,剛關上門,案頭的電話響了,接起來是顧培。

“喂,東西拿到了嗎?”他在電話裏問。

林白青熱的氣喘籲籲,斂勻了呼吸才說:“拿到了。”又問:“是什麽東西。”

顧培吞吞吐吐,語氣怪怪的:“應該就在她們當中,你先看看,我這兩天忙完也再盯一下,大概就能幫你確定人選了。”

那是一張紙,上面列了十幾個人的名字,全是女性,還有年齡,家庭住址。

林白青是真沒想到顧培能辦的這麽快,想了想,吐了吐舌頭:“謝謝你,培。”

電話裏半天沒人吭氣,林白青以為顧培是受不了她突然的肉麻嚇的摔電話了,正準備掛電話,就聽電話裏顧培說:“我特別辛苦的,昨天還熬夜了。”

所以他一個大男人,居然在向她訴苦嗎?

他熬夜,她還熬通宵呢,熬了幾個大通宵的林白青無法感同身受顧培的辛苦,潦草而敷衍的說:“辛苦辛苦啦,我還忙,掛了呀,再見。”

掛了電話,戴上口罩,林白青邊收拾藥邊一個個的看,這其中就有她的親媽。

劉大夫湊了過來,問:“看啥了,這麽認真?”

當年往邊疆的只有兩種人,知青和勞改犯,男的勞改犯不少,但女孩子基本都是知青,而在這長長的名單中,只有一個女勞改犯,名字叫沈慶儀。

林白青覺得這名字熟悉,仔細一看家庭住址,沈家巷1號。

這個地址她也莫名的熟悉。

果然,劉大夫說:“沈慶儀,這人我聽過,大資本家沈忠的女兒,咱們東海市原來的頭號資資產階級大小姐,她可有名氣了。”

又說:“沈家巷現在是個景點,原來就是屬於沈家的。”

沈家,解放前的東海巨富,擁有一家大棉紗廠和一家大化工廠,在解放前全家逃亡對岸,只留下一個兒媳婦,名字叫柳連枝,而現在東海制藥的書記沈慶霞,就是柳連枝的養女。

這位沈慶儀,則是她的親生女兒。

作為資產階級家庭的孩子,她有個響亮的名號,資產階級大小姐。

相比於知青們,在長長的名單中,林白青對這位更感興趣。

她和劉大夫是同代人,林白青遂問:“你認識她嗎,有沒有見過?”

劉大夫是經歷過那十年的,說起來嚇的直搖頭:“當年她媽是頭號地主婆,她是頭號大小姐,誰敢認識她呀,聽過名號,但我連圍觀都沒敢圍觀過,在那年頭誰要跟沈家人多說一句話都要挨磚的。”

在二十年前,頂著‘地富反壞’的名號,沈家屬於頭號壞分子,是大家避之不及的。

但說起來其實挺冤的,因為據說,沈夫人柳連枝出身並不富貴,是個普通人家的孩子,從小就在沈家的化工廠打工,賺錢補貼家用。

但她特別聰明,在那個年代女孩子讀書識字的都少,懂數理化的就更少了。

可柳連枝在工廠裏跟著師父自學成材,各種化學知識倒背如流,如數家珍,也漸漸成了一名不可取代的技術人員。

沈家老爺看上她的聰穎,新時代下,也不想要個裹著腳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兒媳婦,遂把她娶進了家門,讓她做了少奶奶,並在化工廠管理技術。

但好比12年揮刀自宮當太監,49年才想起來入國軍,她的點兒其實是背的。

她結婚那會兒國民政府已經不行了,在籌備著往對岸撤,各個沿海的重要工廠也都在往對岸搬遷,以備戰敗後能隨時撤走,東山再起。

點背的柳連枝不但49年入國軍,還在大撤退時,也不知道怎麽的就被沈家人給拉下了。

所以她屬於白得個名號,沒吃著肉,卻要替沈家挨打的人。

而她跟楚春亭之間,也有著莫大的關系。

在解放前,沈家開辦棉紗,化工廠,這些都需要原材料,楚家社會關系足,能倒騰來東西,同時他家也囤棉炒,炒化工類產品,兩家屬生意關系。

在解放前夕,楚春亭當然也想過跑路,也一直在做著撈最好一把就跑的準備。

但據說就是被沈家給放了鴿子,沒跑成。

於是,楚春亭也被迫留在了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