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阿巴泰之死(第4/5頁)

而明軍都付出了那麽多的傷亡,對面慘敗的清軍,損失自然至少是數倍於此了。

光是被活捉的俘虜,全加起來就有兩萬八千人,都是漢人,因為沒有留滿蒙俘虜,或者說很多原本有機會成為俘虜的滿蒙兵,都在綠營漢兵想要投降的過程中,內訌被殺拿來獻人頭贖罪了。

黃得功可是喊過“殺真韃來降者免罪留用”口號的,所以想投降的綠營漢兵誰不願多納個投名狀?返身抽刀砍原先的主子,也就再平常不過了。

其余主戰場上被殺被消滅的、重傷不治補刀的清軍,也有約一兩萬人,更多是暫時找不到屍首的,不是淹死殺死在淝水裏,就是往北潰散逃到芍水邊、渡河時被曹變蛟的騎兵追殺背刺,殺進芍水屍骨無存。

事實上,這種總崩潰式的追擊戰,潰逃中被背刺的人數,遠遠要多余陣戰而死者,因此明軍估計戰場周邊各條河裏,被殺掉河裏或者驅趕下河而死的,至少加起來有兩萬多人。

除此之外,滿人兩白旗在一開始的主動進攻中,就被打得大殘。

打掃戰場後,把傷員全部補刀,累計在黃蜚的初始陣地周邊,發現了四千六百多具正白旗士兵的屍體。

在藺養成的初始陣地上,也發現了兩千兩百多具鑲白旗騎兵的屍體。

加上曹變蛟部阻擊戰和追擊戰中殺滅的兩白旗騎兵,估計兩白旗被殺戰損者,又超過了其編制兵力的四成以上。

這次雖然沒跟當初打多鐸時那樣,把重建起來的兩白旗全殲,但也絕對是重創。誰讓騎兵機動性高呢,這樣的戰場,敵人打不過還能逃。先逃的部隊還有友軍掩護撤退,要全滅是實在困難。

但不管怎麽說,滿編兩萬人的兩個旗,永久性戰損又接近九千了,逃回去的那一萬一兩千人,至少也有一些輕傷不墜馬的傷員,就算養好傷將來戰力也多多少少會減損,可以說兩白旗已經被徹底打得難以重建戰鬥力了。

雖說清軍八旗的總人口,在前幾年據說有二十到二十五萬。每個旗除了近萬人的正規軍戰兵外,還能有一萬五到兩萬多的“預備役男丁”。

但兩白旗的正丁已經團滅過一次,所以多鐸死時,兩白旗適齡男丁總數,就已經從五萬多降低到三萬多了。這次又折損近萬,將來哪怕重建,也是把所有適齡男丁都拉上來了,難免有歪瓜裂棗。

如果說當年多鐸帶的兩白旗,主要是二三十歲的精銳年輕人。

那阿巴泰今天帶來的兩白旗,普遍已經是十七八歲的少年人、和三十好幾四十多的中年人。

這次再損失一半,下次強行再補充滿編,至少一半都是十五六歲的孩子,和四五十多歲的中老年人了。哪怕都是“適齡當兵男丁”,年齡也是要分出三六九等、不同批次的。

要是下次再這麽損失,那兩白旗也別補充了,或者幹脆拉十五歲以下的小孩子、或者六十歲以上的老頭、或者拉女人上戰場吧。

另外,除了兩白旗再次扮演了滿人騎兵中受損最終的部分之外,阿巴泰嫡系的正藍旗,也有一定損失。

阿巴泰本人親率的那個作為心腹侍衛的最精銳甲喇,因為撤走不及,和周邊綠營漢兵反水抽刀相向,最後撤離不及,被成建制殲滅,滿編兩千人全部被殺。

另外還有兩個甲喇略微受創,各自傷亡數百人。所以正藍旗的戰死、補刀死總人數,大約接近三千人,也不算少了,只是比兩白旗好些。

滿人三旗,總計永久性戰損一萬兩千多人,還有一些輕傷逃回。漢、蒙軍累計被殲滅四萬多、俘虜投降兩萬八千人。

此戰清軍總計被殲滅有生力量,達到了八萬多人之巨!

而且將領方面,清軍也遭受了慘重的損失,除了一開始的班布爾善陣亡、蘇克薩哈受傷、阿巴泰氣急而亡,後續還有貝子/輔國將軍級別的額克親等若幹中層將領陣亡,

能做到貝子/輔國將軍的,基本上怎麽著也得是奴兒哈赤的親孫子或者侄孫,算是清朝的皇親國戚。誰讓奴兒哈赤子孫多呢,兒子就超過十五個,孫子加侄孫都過百了,多殺幾個也無所謂。

這次的總損失,雖比三年前多鐸前往江南、最後十一萬人全軍覆沒要少些,但若論單次戰役的損失,怕還是今天這場淝水之戰更甚。

畢竟多鐸當年損失的十一萬,是經歷了南京戰役、金山寺戰役、江陰攻城戰、江陰決戰,前後四場小規模連串戰役,加起來才滅了那十一萬,實際上最終的江陰決戰,被消滅的清軍也就在五六萬之間,只占多鐸總損失的一半。

而今天這個八萬,是一天之內一鼓作氣完成的。

十二萬多清軍逃回去的總兵力,不過四萬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