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這可不是淝水之戰(第4/5頁)

兩白旗原本的文職轉武、或二線將領轉正,則有塔拜系的額克親、班布爾善,加上蘇克薩哈等人,反正這些人都是三年前躲過了多鐸覆滅之戰、幸存下來的兩白旗精英。

歷史上這些人好多都是要十幾二十年後,順治都死了的時候,才位居宰輔,如今都只是中高層將領。

此時此刻,阿巴泰得到明軍戰書,當然要重視,也就把在壽縣戰場的主要將領,都召集到了一起,商討是否要赴約決戰。

嶽樂、博洛居左右兩班首位,尚善、耿仲明次之,其後伊爾登、遏必隆、額克親、班布爾善、蘇克薩哈依次分列左右。

“朱樹人下來戰書,約我等三日後於芍陂決戰,如何對敵?”阿巴泰拿著朱樹人送來的卷軸,對著眾將晃了一晃。

眾將並沒有提前得知戰書的內容,聞言後頓時都是一驚,簡直如同冷水濺入油鍋,直接詐了。

嶽樂:“什麽?南蠻子居然敢主動約我大清決戰?還是野戰?朱樹人這詭計多端的奸賊失心瘋了麽?莫非有詐?”

博洛:“南蠻子約戰於芍陂?這地形倒是相對逼仄,確實不利於大軍展開,但我軍憑什麽要聽他們的?半道截擊不行麽?”

兩大主將率先發表完意見,其他將領對這種說法也是深以為然。

大夥兒都覺得不可思議,琢磨了一會兒,資歷較淺的蘇克薩哈才用商量的口吻推演:

“不知南蠻子具體約在芍水南岸還是北岸?莫非是想重演當年前秦東晉的淝水之戰?讓我軍在芍水北岸退讓出一塊地皮、好讓明軍渡河決戰?

那就太異想天開小看我大清了!苻堅何等窩囊,麾下號稱百萬之眾,卻人心不齊,一退即潰!我大清如日中天,萬眾一心,就算稍作退卻,也能如臂使指、隨時隨地返身殺回!到時候把明軍半渡而擊殺得片甲不留!”

蘇克薩哈發言,也是為了撈表現機會。他說這番話的時候,是指著地圖問的。

在合肥和壽縣之間,一共有大約一百二三十裏的路程,全程都是沿著淝水的。而淝水西岸不遠,原本就是大片沼澤濕地,早在春秋戰國的時候,楚國令尹孫叔敖修了水利工程“芍陂”,然後當地的沼澤才漸漸變成圩田,低窪地帶則進一步疏浚用於蓄水。

芍陂是個北寬南窄的倒三角形狀,最北端、最靠近淝水的地方,只有五六裏寬,那裏還有一條小河,就叫芍水,芍陂的水從那裏流出湖泊,注入淝水。

越往南湖泊越窄,湖面距離淝水的也就越遠,到芍陂的最南端,距離淝水約有二十五裏。

朱樹人的軍隊是從合肥北上增援壽縣的,而阿巴泰的軍隊是從壽縣以南南下迎擊,自然狀態下,當然就會在淝水和芍陂之間的狹長地帶相遇。

當然,如果阿巴泰肯退縮,他也可以把部隊退縮到芍陂北口更北邊,把明軍放進開闊地帶再戰,避免左右兩邊都是水域的狹窄地形。

同理明軍如果縮在合肥城北數十裏的地方,堅持不北上,那也可以把清軍再往南放,放到芍陂南口更南面的寬敞地帶作戰。

清軍有騎兵之利,肯定是自覺越開闊越便於迂回的戰場越有利。

而明軍擅陣戰,能把敵人逼到一個左右沒法迂回的空間內決戰,也能多占點便宜。

這其中的取舍,就要看雙方將帥的求戰迫切程度了。

蘇克薩哈也知道這一點,所以他傾向於如果答應約戰,就放明軍過芍水,離開芍陂最狹窄的北口,放到芍陂以北的開闊地決戰。

到時候明軍還要承受背水一戰的劣勢。如果渡過芍水後還被清軍打敗,想逃都很難逃,會直接被驅趕下芍水淹死。

當然明軍肯定有水師優勢,有戰船可以沿著淝水推進,多多少少可以接應陸軍。而清軍在那處戰場是完全沒有船只可用的,

因為壽縣和八公山還在明軍手中,壽縣城東的炮台和八公山上的炮台可以完全封鎖淮河-淝水河口,清軍的船不可能通過那個點開到南方。

然而,蘇克薩哈的見解,很快被三年前吃過苦頭的尚善駁斥了:

“不可輕敵!就算朱樹人是打著重現淝水之戰的企圖,我軍也不能因為大清眾志成城,就輕易放蠻子過河!

南蠻子對於誘使我軍退卻、假裝要強渡河流追擊這一手,玩得太熟練精妙了!三年前的江陰決戰,豫親王麾下左翼軍,便是中了南蠻子的奸計!

當時南蠻子也擺出要頂著我軍在橫塘河東岸的守軍,強行渡河、威脅王爺的左翼。李將軍當時覺得,便是被明軍隔河火槍攢射壓得暫退也無妨,遲早可以等明軍第一批先鋒過河後,再返身殺回半渡而擊。

可結果呢?明軍擅用騎兵炮!非常靈活,可以前沿部署,拉到哪兒立刻就能開火!最後我軍想要反沖,卻被明軍的騎兵炮和一種高拋曲射的開花彈火炮阻卻,導致明軍意外站穩了陣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