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這可不是淝水之戰(第2/5頁)

別看八公山上看起來沒有連貫的城墻,只有一些攔截山道的小段墻體、炮台。結果正因為如此,阿巴泰數次都覺得似乎再搏一把就能看到機會,結果被勾引得愈發欲罷不能,五六日內,死傷的兵馬人數比強攻壽縣還多了數成。

不過聽說攻城死傷的多是漢軍旗和韃子新建的綠營,那些真韃並不拿來攻城消耗,倒是可惜。咱也不指望殺北方漢人多立軍功,但願他們士氣低落之後,將來能迷途知返,知道韃子只是拿他們當炮灰,決戰時肯倒戈我大明就好了。”

朱樹人對這個結果倒也不以為異。當初崇禎統治時期,北方漢人確實過得比南方更苦逼,他們對大明毫無感情,甚至只有厭惡,也是正常的,

不可能指望如今大明情況好轉了,鼎新革故了,綠營就會直接棄暗投明。尤其在多爾袞這幾年的竭澤而漁中,綠營是受益階級,等於被擡成了“統治階級的助手”,待遇還不錯,怎麽可能心向大明?

反而是那些純被壓榨的被統治階級,北方漢人中沒當兵的貧民,才是大明更容易拉攏的對象,他們是認清跟韃子混還不如跟大明混的。

綠營已經是大浪淘沙精挑細選、最有漢奸潛質的一批人了,這是沒辦法的,只有先打疼,誅其出頭者,往死裏打。

他也就務實地說:“暫時還輪不到可憐拉攏綠營,至少在兩淮戰役中,這是不可能的,如果想讓咱漢人百姓少在內戰中犧牲,先想象怎麽把這一串決戰打好打漂亮。

等北方漢人看到清狗沒有前途,自然會重新反思的。現在還是相持階段,說這些言之過早了。還是繼續介紹、清軍攻打八公山失利後,又有什麽舉動吧。”

黃得功:“韃子連日強攻八公山,損兵折將後,倒是似乎傾向於改為長期圍困,尤其前兩日清軍斥候也探知情報,知道王爺您的援軍即將抵達合肥,

阿巴泰便圍住壽縣,並分兵主力走陸路沿淝水稍稍南下、迎擊王爺您,以免壽縣包圍圈的清軍腹背受敵。

看這架勢,還是老套的圍點打援,圍住壽縣和八公山,斷守軍糧草,指望時間久了之後,我合肥大軍要去救援,然後好跟合肥援軍野戰決戰。”

朱樹人聞言,露出了滿意的笑容:“看來,韃子至今還覺得,他們野戰無敵?三年前多鐸是怎麽死的,他們忘了?”

黃得功整理了一下語言,委婉地說:“王爺,恕末將直言,阿巴泰的思路雖然老套,但設身處地想,韃子也確實沒有更多選擇。他們是沒辦法,耗不下去了,總要想辦法決戰,試試重創我大明主力。

而且說句實在話,韃子將帥當中,至今還有相當一部分,對三年前多鐸覆亡之戰頗為不服,覺得多鐸是因為冒進,孤軍深入,被圍困在江南,

後來還經過南京、金山寺、江陰三場圍堵消耗戰,導致其兵馬折損過半、物資軍備極度耗竭的情況下,王爺最後才野戰全滅之。

所以那些沒參加過三年前江南之戰的清軍將帥,普遍認為這是特例。認為如果清軍不是被提前消耗折損過半、蹉跎月余彈盡矢絕,而是一開始兵鋒正銳就跟我大明野戰決戰,他們依然有很大把握取勝。”

朱樹人一愣,隨即釋然,原來韃子是這麽想的:

“他們肯這麽想,那就最好了。行,這次就讓他們看看,清軍沒有被孤提前斷後路斷補給、戰力完備的狀態下,直接跟我大明野戰決戰,到底能不能贏!

阿巴泰這一路,有多少人馬?其他各路清軍理他多遠,大致有多少兵馬?”

朱樹人也不會打無準備之仗,哪怕存了決戰的心思,也要摸清敵人虛實先。在南京時他也有得到一些情報,但畢竟不如合肥前線實時更新的數據更準確。

黃得功等人也連忙把搜集到的情況匯總反饋:

清軍此番南征,動用總兵力不下三四十萬之眾!不過也是分在四條戰線上的。

最西邊在潼關跟吳三桂互撕的豪格,兵力是最弱的,也就兩萬滿蒙兵,大約各一個旗編制,加上一個漢軍旗,以及山西綠營姜瓖作為戰略預備隊。全加起來占用人數不超過五萬。

第二弱的便是最東邊淮安府的清軍,也只有四五萬人。

原本戰前清軍在淮安戰場有四路人馬,分別是駐紮宿遷的滿達海、駐紮邳州的耿仲明、駐紮徐州的尚善、駐紮海州(連雲港)的孔有德(這支部隊是水師為主),這四路加起來,至少有八萬多人。

但開戰之初,清軍因為戰略重點的調整,淮安那路只守不攻,就把尚善和耿仲明都往西調了,在淮安戰場陸軍只留了滿達海,水師只留了孔有德,所以那邊的兵力也減少了將近一半,全增補到了鳳陽、壽縣、合肥這一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