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這可不是淝水之戰(第3/5頁)

以至於在這波調度之前,阿巴泰的兵力原本比阿濟格也多不了太多,但憑空多了四萬生力軍後,阿巴泰這一路就一舉躍升到四路清軍中絕對最強的一支。

阿濟格在南陽的兵力不到十萬,阿巴泰在鳳陽原本就有十幾萬之眾,又加上四萬多援軍,總兵力居然跟合肥戰區的明軍、加上朱樹人帶來的援軍差不多。

具體數字,黃得功也沒法摸得太清楚,但基本上明清兩方都是十五到二十萬大軍之間,出入不會超過一兩成——朱樹人現在有十八萬人,對面的敵人最少比他少一成多,最多比他多一成多。

朱樹人摸著胡子盤算:“看來兵力上居然勢均力敵,不錯,難得的公平一戰。兵力構成呢?”

黃得功:“滿八旗中的三個,多爾袞直屬的兩白旗和阿巴泰的正藍旗,加上兩個蒙軍旗,一共四到五萬騎兵。另有漢軍旗兩萬人、綠營兵大約十萬。

兩白旗三年前被我軍全殲了,所以都是這兩年半內,用後方的兩白旗預備役士卒,加上兩黃旗抽調的軍官重建的。那幾個蒙軍旗當初也被重創過,也是後來回後方增補滿員的,戰力估計比全盛時有所下降。

多爾袞素來喜歡用他自己嫡系的部隊、打容易出功勞的主攻戰場,讓其他部隊打次要戰場負責牽制。此番也依然是如此。

前幾日斥候戰中抓到一些俘虜,也都說清廷內部,有不少人反對今年重開南征,人心不齊有些兵馬不太調得動,多爾袞就更加只能依賴嫡系部隊先打些勝仗,證明他的決策正確。”

聽完這些情報,朱樹人算是徹底放心了:如此看來,打贏這一仗,不僅可以重創清軍,甚至有可能撕裂清廷內部的統治團結,讓多爾袞的一言堂也徹底遭到挑戰,這是好事啊。

既然如此,他就更有決心和野心,去打一場漂亮仗,不但要在物理層面贏,更要贏得好看,在心理層面摧垮韃子的心理優勢,讓他們自我懷疑、反思,甚至最終內訌!

捋順思路後,朱樹人嘆息著拍板:“原本孤還打算多用詭計,隨機應變,能消耗就消耗,然後再圖決戰。

可既然韃子內部也如此人心不齊,咱就不僅要打贏,還要贏得讓韃子完全找不到借口!因為要是還跟三年前那樣,多鐸死了都讓韃子覺得‘這是運氣不好、是特殊情況下的特例’,那多爾袞就還能維持他的方針,讓韃子依然願意往這個坑裏砸資源。

只有讓韃子看清:他們就算堂堂正正打硬仗,也依然會被我大明堂堂正正碾壓,那麽韃子才會反思——一切都是多爾袞那個重開戰端的決策本身就大錯特錯了!

我們要用軍事上的勝利,誘導出韃子在政治上的內訌!徹底滅了他們的僥幸心理!為了這一點,哪怕多戰死數千士卒……怕是也只能忍了。

一切犧牲,都是為了將來全局更少的犧牲。做人有時候要用陰謀詭計,有時候得用堂堂之師,奇正相合,更能摧垮敵人的心理!”

朱樹人帶來的曹變蛟、乃至合肥本地的黃得功、黃蜚,無不深以為然。

這些人本就是勇毅剛猛的悍將,如今武器裝備得到升級,部隊操練士氣也上升了一個台階,他們有信心在堂堂正正之戰中殺敗韃子!

是時候了。

朱樹人看諸將的態度眾志成城,便下令:“援軍遠來,且駐紮休整三日,三日後徐徐北進紮營,穩紮穩打,並給包圍壽縣的清軍下去戰書,約他們決戰!”

……

三天疏忽而過,轉眼到了九月初五,最近幾日略微忐忑的壽縣圍城大營內,清軍中路軍主帥阿巴泰,終於收到了朱樹人的戰書。

阿巴泰是奴兒哈赤第七子,黃台吉的哥哥,如今已經非常衰老了。

他今年五十八歲,比黃台吉海老三歲,歷史上原本應該在今年三月就病死了,如今算是蝴蝶效應多活了幾個月了,可能是因為比歷史同期更受朝廷重用,人逢喜事精神爽吧。

但生理的自然極限是不容違背的,阿巴泰縱然還活著,也已經老病纏身,一直臥榻很少起來。軍中事務,實際上主要是兩個兒子嶽樂和博洛在操心。

最近半個月之內,尚善、耿仲明從東邊調來歸他調遣,但實際上也是由嶽樂和博洛一人管一個,阿巴泰很少過問細節。

除了兩個兒子和其他鎮守一方的大將之外,阿巴泰手下也算年輕新秀將才濟濟。三年前兩白旗全軍覆沒,後來拉預備役重建,讓不少原先二線的軍官,以及文職轉武的中年將領得到了出頭機會。

比如濟爾哈朗籌劃兩白旗籌建的人事工作時,主要從皇帝直屬的鑲黃旗拉人來摻沙子。所以鑲黃旗的鈕鈷祿·伊爾登、鈕鈷祿·遏必隆等中層將領,都被抽調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