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千年大計(第2/4頁)

鹹菜魚肉湯當然是限量的,但粥可以管飽,喝完還能添,只是限制吃飯時間,而且是分批吃飯,每一批裏吃太慢的就排不到了。

這也是必要的管理措施,否則各個環節都拖著,工期肯定會受到影響。用吃飯速度卡是否有機會添飯,也算是一種比較合理的指標,畢竟吃得慢的說明不太餓。

朱樹人又隨機問了幾個來做工的流民,也都是人人跪拜著表示這已經是難以想象的好日子了,只要能吃飽飯,多賣點力氣根本不算什麽。

尤其是那些陜、豫而來的流民,紛紛表示在老家連榆樹皮都沒得吃了,到了這兒好歹雜糧雜菜管夠。

朱樹人還在民夫人群中,看到一些明顯年紀太小的,估計也就十歲不到的兒童,在那裏幹些篩土之類相對不太辛苦、只要細心耐心一些的工種。

他下基層還是下得少,見狀難免問有司的負責人,為何會有這樣的安排。

一旁的宋明德連忙過來解釋:“王爺,就這已經是有司開恩了,尋常人還搶不到呢。下官知道您仁德,已經吩咐過了,用孩子可以,但是只能在那些固定工位的活兒上用孩子。

至於需要下坑洞、翻山攀爬鋪路填坑的活兒,環境太復雜,便不許用孩子,如此也不虞有危險。

王爺您不知道,這些剛來的流民人家,縱然有官府組織,日子也是非常艱難的。如果不許孩子出來做活,再生下嬰兒,就得直接掐死溺死,哪裏有糧食養活?

讓年長些的孩子出來做活,好歹能讓他們意外生出的弟妹多勻到一口粥水吃,不至於直接斃命,已經是仁政了。”

朱樹人聞言也是默然,他前些年在湖廣,對流民安置工作已經做得很不錯了,很少會出現那麽慘的情況。

今年流民問題再度惡化,說到底還是新流入的流民源源不斷,都是第一年來南方,毫無基礎,自然慘些。

多爾袞在北方拼命“苦一苦百姓”,內部劃線死命剝削其中一部分人,可想而知未來一兩年裏,這種瘋狂南逃的流民潮還會持續,除非朱樹人滅了清國,否則停不下來的。

所以童工的問題他暫時也不好多說,只是肯定了宋明德定下的“不許讓小孩子幹那些需要在復雜環境作業的活兒”,只允許固定工位,這就是極限了。

另外,那些安全環境固定工位的活兒,每天工錢也會比需要下洞鉆坑的活兒少五到十文錢,視辛苦程度而定。這也是一碗水端平,以免幹危險活兒的民夫不服。

……

朱樹人簡單視察了兩天,確認各項工程進度還是很順利的,對民力的使用和後勤保障也都穩妥,不至於出問題。

剩下的關鍵,就是看看馬鞍山這邊的鐵礦、鋼鐵廠,有沒有跟大冶那邊不一樣的新技術問題需要解決。

畢竟每個地方的礦藏品位不同,自然環境條件也不相同,總有“水土不服”的具體細節差異。

宋明德也比較有經驗,所以那邊鐵礦還在建設中,他這兒已經先讓人搭建了配套鋼鐵廠的第一座高爐和第一座預熱風煉鋼爐,以小規模試產起來,雙管齊下一邊開礦一邊調試產線,省得將來浪費時間。

高爐建好後,就弄了一些先用土法開采的礦石,配上廣德、湖州那邊拉來的煤礦,直接試煉幾爐。

池州銅陵那邊,也把擴大開采的銅礦石運到了馬鞍山,將來這兒的冶金廠在煉鋼鐵之外,還會再加一些煉銅的產線,充分利用當地的交通便利、燃料集散充足。

江南水網縱橫,銅陵的銅礦石可以直接順著長江,走二百裏的長江水路就抵達馬鞍山了,水運成本很低。

長興、廣德等地的煤礦,可以直接入太湖,走常州府宜興、溧陽境內的溧水,經石臼湖、高淳湖由當塗縣入長江,所以也是水路直達,一點陸路翻山都不需要。

這方面,馬鞍山的區位優勢,比湖廣那邊的大冶鐵礦還要好得多。大冶所需的煤炭,好歹還是要走一些陸路運輸周折的。

朱樹人抵達後第三天,他就拿到了馬鞍山煉鐵、煉銅的第一批樣品,他親自查看了一番,還讓隨行的專業人員質檢,很快就發現了一些需要調試的問題。

宋明德再三確認後,忐忑地匯報:“王爺,這兒的鐵礦品位不低,產量也比大冶更大,更容易露天大規模挖。

可惜煉出來的鐵質量還是比大冶略差,果然還是含硫稍微高了些,下官會請教家叔和方撫台,另請高明之士一並參詳,爭取盡快解決。”

從宋明德的回復中,也可以看出他這幾年長進不少。原本他只是有點工程實踐經驗,但極度缺乏理論基礎。

在大冶歷練數年,還偶爾聽朱樹人高屋建瓴點撥,跟著方以智學習理論,現在連“鐵礦質量不好是因為含硫多”這種粗淺的化學結論,都能總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