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堅壁清野,東攻西守(第2/3頁)

而剩下還有裕縣、唐縣、內鄉、淅川、鎮平、泌陽六縣,按計劃是要放棄的。朱樹人自然會要求這六縣盡量撤走百姓,再把所有百姓的存糧都集中到南陽縣內,供給軍資。

百姓納糧後官府會給予憑證,等他們撤到襄陽甚至江陵、武昌後,官府自然會根據憑證重新給他們發口糧,確保他們移民到南方生產。

最後跟襄陽府交界的新野、鄧縣也要放棄,但那兩個縣在南陽縣更後方、在白河下遊,所以放棄的時間上會稍晚一些,要等南陽縣徹底被圍攻後、道路斷絕,才會正式放棄,在此之前那兩個縣還要用來多拖延敵軍一些穿插分割的時間。

這一切工作,實際上也不可能徹底完成,因為阿濟格是會隨時進攻的,不會看著朱樹人慢條斯理做完一切工作,所以只能是一邊警戒一邊盡量完成。

實在來不及就只好放棄,就好比劉備想攜民渡江時,要是被曹操追擊了,那也不可能真徹底完成攜民渡江。

考慮到事出倉促,即使這樣準備,也未必能全數撤完六縣的民間存糧,所以南陽縣在今冬明春留守的兵力,也不能人數太多——要是超出了糧食的承載範圍,導致持久力下降,最後要餓死人,那就得不償失了。

經過精密而緊張的計算,朱樹人得出:左良玉原本留下的基本盤,只夠城內駐紮兩萬精兵吃到渡過來年春荒。

這也跟左良玉此前的擴軍規模相符合,因為左良玉當時雖然號稱傭兵十萬,實際上很多都是半屯田生產半壯丁的非職業部隊,否則他根本養不起。他真正的嫡系精兵老兵,也就那兩萬多人,是常駐南陽縣的,以他那苦哈哈捉襟見肘的補給,也就這水平了。

朱樹人把周邊六縣的民間糧食短期內盡量集中過來,最多也就把這個數字再翻一倍,所以南陽縣內,軍隊駐紮人數不能超過四萬,老弱百姓也要盡量移走,只留一點幫助擔土運石維修工事的壯丁,否則阿濟格只要圍半年,不打都得餓死人了。

而朱樹人知道,對面阿濟格的部隊,有滿人兩個滿編旗,外加蒙軍旗三個,漢軍旗三個,加上一堆的仆從軍,基本上是清國政權全國精銳三成左右的兵力了。

如今清國的兵力,多爾袞手上有一部分,他那部分也是規模最小的,要負責整個後方的平定、防守。

阿濟格帶出來的兵,已經比多爾袞留在後方的全部兵力之和還多了。而清軍如今最大的一股兵力,就是江淮方向多鐸的人馬,超過了清國全部精銳的四成,算是孤注一擲。

所以,阿濟格這邊有兩萬清軍精銳的滿人鐵騎,三萬蒙古騎兵,數萬漢軍旗和大量北方投降明軍、闖軍。總人數方面,估計不下十五萬眾。

多鐸那邊,也有超過十五萬眾,總人數不比阿濟格多多少,只是兵力構成更精銳,多鐸比阿濟格多帶一個滿軍旗的騎兵,滿人精銳鐵騎就超過了三萬,蒙古騎兵和漢軍旗也略多,只是多鐸那一路沒有裹挾到什麽李自成的降軍,兩相抵消總人數才多得不明顯。

朱樹人了解清楚敵情後,知道自己要用最多四萬人,扛住阿濟格十五萬人三個月至半年的猛攻,這就必須確保部隊的戰鬥力和戰鬥意志,都要盡量優選。

最後,他留下了表哥張煌言為臨時督戰的負責文官,張煌言帶來的方國安部和夔東十三家人馬,雖不算精銳,但也不好故意拆開遣走,那樣會打擊士氣,顯得張煌言不信任他們。

而且這些兵馬說到底也是張煌言帶了一年多的,比較熟悉,張煌言也最指揮得動,否則一旦兵不知將將不知兵,把張煌言一個光杆司令空降過來督他不熟悉的部隊,未必能如臂使指。

方國安和夔東十三家占了一萬多人的名額後,考慮到騎兵在守城戰中發揮不了多大作用,朱樹人自然不會把他麾下最能打的曹變蛟留下了。

但騎兵也不能完全沒有,他就把朱文禎一部單獨抽出來,留五千騎兵守城助戰,也給了不少轉輪騎兵手槍和雙管短管噴子,有機會時可以出城騷擾,防止阿濟格將來安心繞過南陽縣、完全不擔心後路糧道。

最後的兩萬人,朱樹人打算給李定國、劉文秀一點機會,李定國此前在咬住李自成的最後一戰中經受住了考驗,還抓獲了劉宗敏,朱樹人承諾給他越級加為總兵銜——

當然,為了能鎮住李定國,朱樹人也許諾給朱文禎從副將加到了總兵銜,如此將來南陽縣城內,就有方國安、朱文禎、李定國三位總兵,都聽命於兵備道台張煌言。

朱樹人把經過改造的原西軍精銳,重新交給李定國指揮,再添了數千湖廣軍老牌嫡系的精銳火槍手,一共湊足兩萬人,和方國安、朱文禎的兩萬人合兵一處,一共四萬,負責擋住阿濟格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