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殺韃初戰

話分兩頭,朱樹人定下了南陽周邊防務基本部署完雛形後、十月下旬就帶領十萬主力順江東下回援南京的基調。

其實,朱樹人能帶走的人數,還不止這十萬戰鬥部隊,還有一些剛剛俘獲的戰俘,他也會一並帶走——如前所述,左良玉被朱樹人策反其部將刺殺後收編,至少帶回來兩萬明軍,而李自成此前覆滅,至少也被俘了兩萬老營,和數萬壯丁。

那些壯丁實在是沒有戰鬥力,朱樹人就暫時留下,編入苦役營,部分老實人可以直接淘汰去屯田,剩下的經過重新訓練嚴明軍紀,也是能投入戰鬥的,但至少一年半載內發揮不了大用,最多沿著漢水填填防線,還得留可靠的主力部隊監督,以防嘩變。

而李自成的兩萬多老營、左良玉的兩萬精兵,加起來小五萬人,這支力量戰鬥力和戰鬥意志還是可以的,只是忠誠度非常不可靠,有大量的積年老賊、明軍老兵油子,朱樹人也不敢把精良的武器交給這種隱患部隊。

這些人需要改造,不能留在湖廣。一定要帶走監控起來,到了南京後,如果跟多鐸的戰事能拖延久一些,適度給這些部隊分批提供一個上升通道的機會,酌情視其忠心改造程度快慢給與轉正,還是可以的。

只是這個過程,同樣需要少則一年半載。可以說朱樹人未來一兩年內,還是要防反為主,他擴張得太快了,有太多的力量還沒消化掉、徹底轉化為他自己如臂使指的可靠戰力,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時間。

……

朱樹人籌備帶兵東下的過程中,張煌言這邊整個堅壁清野收縮的過程,也同樣注定不會平靜,總是會夾雜著雙方小規模的騷擾戰、滲透戰。

隨著此前部署的深入,朱樹人和張煌言也是事上練,邊做邊有新的啟發,想到了一些連環妙策。

比如,朱樹人在部署過程中,就想到了一個核心指導思想:所謂兵法的核心追求,就是任何時候,都要盡量集中己方優勢兵力,分散敵方兵力,然後用己方主力尋求各個擊破。

此番他的規劃,自然是阿濟格這面頂住就好,主要設法圍殲、至少重創多鐸那一路。

所以,為了在江淮戰場上打出更好的戰果,朱樹人自己把主力抽去南京的同時,也要設法盡量誤導阿濟格,誤導多鐸,讓他們錯誤高估湖廣的明軍戰力、低估江淮的明軍戰力。

最好是讓阿濟格給多鐸錯誤傳訊:朱樹人的湖廣軍主力已經被我拖住在南陽、襄陽了,可以確保有十幾萬精銳明軍主力在漢北跟我軍交戰!不用擔心湖廣主力出現在江淮側翼。

如此,多鐸才會更加疏於防備,甚至在看到一些偶然的機會時,過於高估自己,選擇冒進,從而吃虧。

而要實現這樣的戰略欺騙,張煌言在堅壁清野的過程中,就不能一跑到底,而要虛則實之實則虛之,九假之中偶夾雜一真,

冷不丁對剽掠四野的阿濟格部來一次反擊,展示肌肉讓阿濟格看到湖廣明軍還有余力跟他對攻,從而錯誤估計湖廣明軍的戰力規模、盡量往高了誤估,再進一步聯動誤導多鐸。

否則,如果一上來就慫得很,只知道逃跑一點都不反擊,阿濟格還怎麽會相信湖廣明軍仍然留下了很強的戰力呢?

所謂以鬥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妥協求和平則和平亡,撤退也是講究冷不丁給敵人一下,嚇嚇他們的。

整個天下,都是一盤棋局,清軍那邊,對於明軍有多少可戰之兵、精銳主力,也是有情報的,這裏多了,自然就會聯想到那邊少了。

至於具體怎麽在收縮過程中,給阿濟格來幾下,這就是張煌言需要隨機應變的了,朱樹人沒時間滯留那麽久,也不可能第一時間看到決策經過和結果了。

……

十月二十一,朱樹人本人偷偷南下後兩天,估計朱樹人本人剛剛從南陽快馬趕回襄陽、即將從襄陽開拔大軍回武昌、再去九江、南京。

南陽府北線,最靠近阿濟格清軍的裕縣和南召縣、舞陽縣,已經在一片慌亂中徹底撤空了。因為這幾個地方距離敵軍兵鋒最近,撤退的過程也是最忙亂的,物資都沒來得及徹底搬光,走的時候還不得不放一把火,把剩余的粗重什物統統燒了,以免資敵。

為了在這兒拖延更多的時間,給後方離得遠的縣爭取更充裕的撤退,張煌言在這個過程中,也勞煩了朱文禎的五千騎兵,分出三千人前出騷擾、迂回策應。

只留兩千騎在南陽縣內,以備不時之需,作為總的戰略機動預備隊。

朱文禎派出的這三千人,裝備了至少一千杆後膛裝填雙短管噴子,三百把左輪槍,也就是將近一半的出擊騎兵,都裝備了精銳的馬上火槍——這個數字,已經是朱樹人軍中新式騎兵武器的三分之一數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