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2/3頁)

當然,這種事情,不僅有吳三桂參與,也還有遼薊總督王永吉、遼東巡撫黎玉田,外加跟吳三桂一樣同為總兵的李輔明。

後世之人,讀史不細,多以為吳三桂在山海關的末期,已是名正言順的土皇帝,上面沒人能節制,

但實際上,直到大明朝的最後時刻,甚至直到崇禎死後,大明在遼地的以文制武基本國策、祖宗之法,明面上都還是保留得不錯的。

只能說,洪承疇一年半前那場白給、前任遼東巡撫邱民仰死後,新來的王永吉和黎玉田根基不穩,實權不多,無法事實上徹底控制住吳三桂。但論官職大小、地位尊卑,王永吉和黎玉田始終是在吳三桂之上的。

哪怕是去年李自成進入北直隸之前、韃子最後一次嘗試扣關,朝廷依然能讓黎玉田指揮吳三桂出戰。

而吳三桂對於守住遼地這一本職工作,一直也是兢兢業業的,皇帝讓他擊破進犯其防區的來犯之敵,吳三桂每次都拼命,就在兩個月前,還擊破了多爾袞一支人馬,殺了清軍一個梅勒額真訥爾特(此為史實)——

對梅勒額真這個級別的官職沒概念的,可以類比一下,一年半前朱樹人派出張名振、鄭成功在塔山、杏山營救李輔明、曹變蛟那一戰。明軍不過是擊斃了清軍幾個甲喇額真,額爾逼和庸桂,戰後就憑著這些戰果,讓張名振從副將升到了總兵。

而梅勒額真可是比甲喇額真還要高級,相當於副旗主,清軍八旗,每個旗只有一個旗主、左右副職的梅勒額真,旗下面有五個甲喇額真。

從這個角度看,吳三桂這次救援崇禎不及,回援京城遲緩,倒是真有理由的,因為他在鎮守自己防區的過程中,好歹實打實擊斃了清軍一名相當於副旗主的存在,他是真被韃子拖住了才救不了皇帝。

回師之前,總得做點準備,避免被清軍銜尾追擊,確保自己能安全抵達北京,才能談救駕,否則自己都半路上白給了,如何留得有用之身救駕?

直到此刻為止,說良心話,沒人能指責吳三桂在救駕問題上的不作為。

歷史上吳三桂借清兵時,第一階段時向清軍開出的條件,也不是吳三桂自己的意思,是王永吉帶領黎玉田和吳三桂,做出的集體決策。

得等王永吉離開後,後續的決策才是黎玉田和吳三桂一起做的(在借清兵問題上,黎玉田的責任是不低於吳三桂的,這點也沒得洗,黎玉田也確實在崇禎十七年七月就正式降清當漢奸了。王永吉倒是先南逃,跟著弘光朝又混了一年多,到南京政權覆滅前夕,跟江北四鎮之一的劉澤清一起降清當漢奸)

……

既然官場規矩還在,張名振和鄭成功也不得不入鄉隨俗,拜碼頭時先拜了王永吉、黎玉田,然後才順帶著向吳三桂討教下一步的方略。

而對面遼地文武,自然也是以王永吉為首,回應南來海軍援軍的善意,暫時輪不到吳三桂發言。

王永吉率先請教了張名振,是否有關於京城諸皇親國戚的最新消息,以及闖賊對京中群臣的最新應對處置。

“張軍門,聽說貴軍一度深入大沽口、天津衛,迫近京城試圖營救?不知可打聽到了闖賊肆虐之近況?本官聽聞,京中閣老、部堂,多有降賊的,可確實麽?隨後又聽說,這些奸賊似乎也沒有好下場?闖賊莫非不待見他們?那倒真是老天開眼了。”

王永吉這個問題,也是代表黎玉田和其他人一起問的,他們其實都挺關心那些投了李自成的文官武將的待遇問題。但不好明著關心,就只好借口幸災樂禍,“想看看那些降賊狗官是不是真的不得好死”。

崇禎才剛死不滿十天,兩地消息不通,各種說法都有,所以遼地文武,也只是最近一兩天,才剛剛略微風聞“闖賊根本不懂坐天下,居然還拷打投降者逼迫捐資助軍”,他們內心,卻不敢相信這種說法。

李自成這莫非是不要天下了?居然不知道重用投降之人,反而得罪天下士紳逼取錢財?!世上有這麽找死的人麽?

張名振其實也不是很了解京城最近幾天發生的情況,但比王永吉他們稍微消息靈通點,畢竟才剛從天津撤回來。

更重要的是,張名振鄭成功出發之前,就得過朱樹人關照,也知道遇到類似情況,該盡量挑嚴重的說,以穩定人心。

所以鄭成功就大大咧咧越俎代庖,借口他親自深入過香河縣,說道:“總督大人還真是消息靈通,沒錯,聽說闖賊拷餉極為嚴峻。

陛下被圍之前半個月、才剛剛當上內閣首輔的魏藻德魏閣老,知道吧?聽說就因為他跟國姓爺同年,闖賊非常痛恨,看他只肯給三萬兩銀子助賊,就用夾棍把他腦漿都夾出來了,當場斃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