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太子豈會與殺父仇人合作

張名振和鄭成功在出發前,並不知道他們救不到皇帝,所以在大沽口登陸後,依然要全力以赴嘗試。

大沽口和天津衛的守軍重新反正後,倒是也有當地守將直接向張名振通報了最新的消息,說北京城已經被攻下足足四五天了。

但這些守將原本就是兩邊倒投降了好幾次的人,投到闖賊那邊也就半個多月,在敵營期間並不受信任,闖軍高層也不會第一時間把重要情報跟這些人共享。

所以,他們也說不清楚,北京城破後,到底有多少皇親國戚、百官重臣死了,有哪些投敵了。

各種假消息倒是滿天飛,關於同一個人的生死,經常能傳回截然相反的兩種說法,讓人不知信哪一個。

張名振和鄭成功梳理完後,完全沒得出頭緒,只能進一步武力求證。

不過,武力求證之前,他們還得分兵、還得換船,同樣非常麻煩——從海路開過來的大船、戰船,是無法駛入武清河這種淺狹的人工運河的。

張名振只好分出一半兵力,守在大船上,保持部隊隨時有機動力。剩下一半人則換上天津衛的內河漕船,慢慢逆流而上。

這些漕船平時只是運糧用的,不考慮戰鬥需要,自然也就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為防半路上被闖軍攔截廝殺,鄭成功只能讓人扛了些土框、沙袋堆在船舷,提供些臨時掩體。

漕船的動力設施也非常簡陋,基本上就是靠撐篙為主。狹淺的運河裏風帆動力很難用,劃槳效率也不算高。唯一的好處是可以利用河道的淺水特性,撐篙全程都能撐在河底上,動力效率還算可以。

在某些特別狹窄的河段,平時理論上還能指望纖夫拉纖,那就可以多堆人力快速通行。

但現在隨時要應付可能出現的敵人,鄭成功和張名振都是以水軍著稱,可不敢留太多纖夫在岸上。否則遇到騎兵部隊突然出現,纖夫根本逃都沒處逃,只能任人宰割,

還不如撐篙的船工可以始終呆在船上的沙包墻後躲避,也不會被騎兵直接沖鋒。於是一群天津漕船中,就出現了同時十幾個水手在船尾撐篙的奇葩景象,只求推進更快一些。

鄭成功的船隊從天津衛城往北,行進了大半個上午,逆流行出四十多裏。

一路上,倒也有遇到小股闖軍流賊,斥候哨騎。

一些不長眼的闖軍看到疑似官軍的船隊,還以為跟漕糧船隊那樣好欺負,試圖過來攔截、對著船隊騎射放箭。

這也不能怪他們沒見識,李自成麾下的騎兵部隊,很多都來自大西北,很多陜西人一輩子也沒接觸過水軍,也沒接觸過漕運。看到這種船艙連頂蓋都沒有的敞篷船,當然會覺得只要拋射弓箭就可以密集殺傷船上的人員,也就有膽子過來試一試。

然而,鄭成功挑選出來的士卒,都是集中了重甲的,也都頂著鐵盔,雖然在船上站得很密,被偶爾拋射卻也沒什麽損傷。

更關鍵的是,鄭成功從來不缺火器,遇到攔截的流賊騎兵,老遠就開始鳥銃輪番排槍教做人,根本就沒多少闖賊騎兵能順利沖到騎弓拋射的距離。

幾次小沖突後,鄭成功還分兵上岸抓傷員,辨識其中的流賊軍官抓來拷問,打聽皇帝的消息。

好幾個受傷被抓的流賊騎兵軍官,都表示崇禎已經被圍自盡了,闖王沒有為難他,還給崇禎厚葬了。鄭成功一開始不信,聽了好幾個都這麽說,也漸漸信了。

“少主,咱也算對陛下盡忠了,既然如此,不如回天津衛,設法聯絡山海關吳軍門吧。”鄭成功身邊一些鄭家海賊軍官,紛紛如此勸他。

鄭成功想了想:“再看看吧,順便打探一下吳將軍的救駕兵馬走到哪兒了,估計他眼下也不在山海關,咱直奔山海關怕是要撲空。

今天要是沒收獲,午後就折返。回天津衛順水,會快一些。只要天黑能回到天津衛就行,這兵荒馬亂的,可不能天黑了被圍在野外。”

屬下覺得也有道理,就沒有再多勸,任由鄭成功繼續推進,走到正午時分,又擊潰一夥流賊巡邏斥候,而流賊主力依然還沒來得及反應,遲遲沒能趕來攔截。

從俘虜口中,鄭成功又得到了一些新的有用情報,比如李自成已經派兵前出到開平、遵化一帶布防。似乎闖軍和吳三桂的接觸並不順利,

而吳三桂的回防部隊,原本已經過了開平,但似乎也是在確認了崇禎的死訊後,放棄了繼續西歸,又從開平東撤,不知道如今有沒有回到山海關。

而李自成也派出了一些其他明軍降將,去跟吳三桂進一步接觸,似乎有唐通,或許還有馬科或者白廣恩——

這三人,都是兩年前跟吳三桂一起,被洪承疇帶去參加松錦大戰的八總兵之一。在洪承疇麾下時大家地位差不多,現在卻都投了李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