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潞王府的如意算盤(第2/2頁)

朱常淓立刻把昨晚商討好的對策說了:“這兩點都不用擔心,畢竟是事出有因嘛。世侄也能算是我王府上下的救命恩人,便說兵荒馬亂之中,你救了小女,小女也被世侄看到了。

為了全其名節,本王自會一力承擔,請陛下賜婚,陛下也不會拿自己妹子的名節輕忽的。關鍵是另有些難處,不太好意思啟齒——本王因為無子,其實一直想為小女找個贅婿。

世侄這樣雄才大略,做贅婿肯定是不肯的了,本王就想,這次上奏陛下時,多多美言幾句,請陛下給世侄加爵、賜國姓。

如此,就算將來世侄與小女的子女姓朱,外人也不會覺得這是世侄當了王府的贅婿所致,於沈家的名聲臉面也就絕無損傷。

所以,關鍵在於世侄肯不肯被陛下賜給國姓,只要你肯點這個頭,別的都好說,不用沈家操心,本王自會一力包辦。事成之後,再給沈家一個準信,如果陛下那邊不允,就當什麽都沒發生過,暫時也別聲張了。”

朱常淓也不敢把話說滿,畢竟皇帝那邊他只能秘密請求、暗中說明原委,給雙方一個台階下。但皇帝是否答應,這是不可控的。

朱常淓也知道,沈樹人這邊相對好說一些,所以要把除了皇帝以外其他各方的態度先秘密統一起來,最後才能去麻煩崇禎。

否則崇禎都批了,當事人卻鬧出幺蛾子,豈不成了弄巧成拙欺君。

更何況,朱常淓昨晚琢磨過之後,還考慮到一個風險:他也怕自己秘密上奏之後,崇禎會出於尊重沈樹人的想法,怕沈家不願意被賜姓,從而不能當機立斷。

但如果沈樹人點了頭,朱常淓就能在奏折裏多加一兩句話,暗示崇禎“這事兒當事人雙方都談妥了,只是差一個朝廷賜婚賜姓的名分”,那崇禎直接同意的概率也會大大增加。

不能把難處推給皇帝來操心,這才是人臣本分。

沈樹人聽朱常淓一下子說了那麽多細節,當然是震驚得好久都沒回過神來,朱常淓看他無語,還以為時不願意將來姓朱,只能等他慢慢想通。

殊不知,沈樹人卻是早就願意了。

他前世本名朱樹人,來到這個世界後,肉身是沈廷揚的兒子沈林,當時虛歲十八還沒取字,他為了盡量保留一點前世的痕跡,才跟父親做交易,以改過自新學好為條件,讓沈廷揚賜他字“樹人”。

算是把前世的本名先弄回來了,姓當時暫時也就無所謂了。但沈樹人內心,其實一直存著將來跟歷史上的鄭成功一樣被賜姓的念頭的。

對別人來說,這是拋棄祖宗,但對沈樹人一個穿越者來說,這是一個改回前世本姓的機會,

唯一吃虧的只是肉身的便宜父親沈廷揚,畢竟一個有能耐的兒子改了國姓,其他的話並沒有任何人受到傷害。

但沈樹人飛快想了一下,自己這輩子的成就,可比歷史上沈廷揚那個默默無聞的紈絝膏粱兒子厲害了何止百倍千倍。連沈廷揚自己的官職,都因為他這個兒子的幫襯打點、帶掣著立功,額外多升了好幾級。

如果沒有沈樹人的蝴蝶效應,沈廷揚到崇禎死的時候,也就在北京的戶部做到一個郎中,而現在卻已經在南京戶部做到尚書了,就算南京戶部實權小,那至少也相當於北京戶部一個侍郎,而且還比歷史同期早了兩年達到這麽高的高度。

反正沈樹人的肉身還有幾個異母弟可以繼承沈家的姓,甚至沈樹人將來如果有多個兒子,也可以留幾個跟著本家人姓沈,所以沈家絕對不存在沒人繼承香火的問題。

這麽一算,沈樹人就算被賜國姓,他給沈家做的也已經夠多了,沈廷揚絕對不虧。

想明白了這些彎彎繞,沈樹人內心當然已經願意了,但他畢竟還要講究一下表面的封建孝道,所以表示:

“王爺擡愛,下官自無不允,這事兒,下官本人樂見其成,不過為人子嗣,最好還是先派出快馬信使去南京,與家父取得聯系,只要家父首肯,下官決無異議。”

朱常淓松了口氣,連忙說:“沈尚書也是明事理之人,肯定會體諒本王的難處,既然賢婿這邊沒問題,小女的婚事是說定了,所差的,無非是賢婿的賜姓、賜爵而已。

無論最終是否給賢婿賜爵,將來賢婿與小女有後,至少要留一個外孫,名義上過繼給本王嫡妃當年早產夭折的孩子,宗法上也好算本王的親孫子,

這樣潞王府的爵位,將來也不至於無人繼承,便宜了外人過繼。不管怎麽說,外孫身上畢竟還有幾分本王的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