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王上加白都沒動力(第3/3頁)

大唐倒是也跟大漢一樣福澤數百年,勉強出了個郭子儀,算是君臣相得都善終,還力挽天傾的,不過郭子儀並未徹底文武兼權,只能算半個。而兩宋三百二十年,更是君臣猜忌,一個這樣的都沒能出,嶽飛要是能活著光復中原,說不定能超越郭子儀,算大半個。

自古只有周、漢出了這樣的人,連唐宋都差點意思。大明也才區區兩百六十年,能有多少恩德福澤,可以祈禱出一個諸葛亮呢?

朱常淓思緒不由飄飛,越想越沉重,不願再考慮政事,只是苦笑著聊回琴藝:

“世侄對《鷗鷺忘機》和其他一些以淡泊遠禍為立意的古琴曲見解,倒是讓孤想起了一個人。世侄的看法,跟她頗為相似呢。”

沈樹人不卑不亢地追問:“哦?不知是何人,能與下官所見略同。”

朱常淓尷尬一笑,倒是想說跟他女兒見解類似,但又覺得不足為外人道,於是便緘口不語,只是苦笑。

便在此時,兩人已經要轉過垂花門,來到設宴的後院。朱常淓前面那句話,倒是讓垂花門後藏身偷聽的一個嬌小身影,有些猝不及防,一時走神,絆了一跤摔倒在地。

沈樹人聽得門後轉角有異動,也是並了兩步趨上前去查看,就看到一個小姑娘倒在那兒。因為對方低著頭揉著腳踝,沈樹人也看不清晰對方面貌。但僅僅看身段,應該也是一個美人了,絕對不會醜就是。

那小姑娘遇到外客,也是尷尬,連忙撣了撣裙子,尷尬咬著嘴唇想了一兩秒,給自己找個台階下:

“我不是故意偷聽的……這是剛好路過,見有人跟父王聊琴,就聽幾句……父王,你這有什麽不好意思的,為什麽不大大方方告訴這位沈大人,我對《鷗鷺忘機》的見解,也跟這位沈大人略同呢。”

沈樹人聽她稱呼朱常淓“父王”,這才肅然斂容,目不斜視:“原來是郡主,失禮,可要下官暫時回避……”

朱常淓也覺得有點丟人,但他對獨女頗為溺愛,事已至此,也沒什麽大不了的,就寬容地說:

“罷了,你這孩子,總是亂跑。好在沈撫台也是我們一家的救命恩人,你既撞見了,謝過救援之恩便是,也不算越禮。”

說罷,他又轉向沈樹人解釋:“孤諸位妻妾都未能誕下子嗣,只有這一女,難免驕縱放任,倒是讓人見笑了。”

沈樹人:“豈敢,郡主只是灑脫自在,如何談得上失禮。聽其言行,想必也是明事理的。”

朱常淓僵硬地點點頭,表情中也流露出一絲溺愛:“確實,這孩子,從小大是大非上倒是聰明懂事,其實今兒早上,她也是這般勸孤的。

如今沈世侄也是這般說,想來是不會錯了。莫非原先,確實是孤太過懦弱躲事,也該學學周王那般有擔當了。

孤也讀過沈世侄的《流賊論》和《流賊論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說得著實好,堪稱字字珠璣。匹夫尚且有責,何況是藩王呢,有些擔當,是躲不過去的!”

在沈樹人潛移默化的改造、在外客和家人的內外夾攻下,朱常淓的心性,終於出現了一絲松動。

而朱毓嬋在一旁,聽了父王的言語態度轉變,對沈樹人也是又多了一兩分感激。

她也一直覺得父王的軟弱怕事太過分了,該稍微矯正一下,變得更剛毅有擔當一點。現在這位沈兄能幫她一起改變父王,當然是好事了。

既然話都說開了,朱常淓也不再讓女兒回避,朱毓嬋也是松了口氣。

以後正好可以從此和這位不需要見外的“所見略同”客人,多交流交流。對方下次再來府上,也可以一直借鑒這次的成例,再也不回避了。

作為郡主,能夠認識到真正的男性,還能交流見解,這種機會實在稀缺難得,誰不想呢。哪怕僅僅為了好奇,為了了解外面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