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轉移計劃(第3/3頁)

黃得功恭敬問道:“殿下,這商丘城外兵荒馬亂,末將雖擊退袁宗第一部,也只是擊破其城東、南兩側圍塹。

而且末將此番是受沈撫台之命,打擊闖賊偏師,一旦袁宗第退走,末將必須帶兵回返陳縣戰場,不可能在此久守。若是流賊屆時去而復返,商丘還是會有危險的。懇請王爺示下,能否由末將護送王爺一行,前往安全之處?”

朱常淓這才有機會開口,忙不叠答應:“願意願意!怎麽不願意!其實福王侄一個半月前就勸孤一口氣順著潁川南下壽縣,去鳳陽府。

是孤覺得非宣召入中都,不合朝廷法度,才猶豫了。黃將軍願意護送,不知有沒有想好去什麽地方?可有除了南京和鳳陽以外的去處?”

黃得功聞言,也是肅然起敬:“王爺如此危難之際,都嚴遵朝廷法度,令人欽佩。若是不能去中都,暫時回信陽府駐紮如何?

待沈撫台代為上奏,說明情況,只說已經將王爺等救至信陽,請示下一步如何安置,陛下自然會有批復。”

歷史上,潞王福王順著潁川、淮河東下後,也沒敢在中都鳳陽停留,就直接沿著淮河繼續水流而下,出了鳳陽,抵達東邊相鄰的淮安府,一直在淮安待到了崇禎殉國,這才有了後來離南京近、立刻被拉去擁立的局面。

鳳陽和淮安,與南京之間,都只間隔了一個揚州府而已,也就剛剛三百裏路程。

但現在,顯然是稍微出現了一些蝴蝶效應。

沈樹人還在打仗呢,不可能分兵護送很遠,所以暫時到鳳陽府以西的信陽府略作盤桓,而不是去鳳陽府以東的淮安府,也非常順理成章。

而且,歷史上之所以不能去信陽,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當時江北的形勢已經非常糜爛了——

歷史上革左五營一直沒被朝廷全滅,甚至這個時空沈樹人最初的老巢黃州、隨州,歷史上的崇禎十六年竟是張獻忠的地盤,張獻忠幾乎一路裹挾著革左五營打到了合肥。

現在,安全形勢大大改善了,哪怕依然要找一個比淮安更好的、同時離鳳陽府和南京都很近的地方,合肥顯然也是一個比淮安更好更妥當的選項。

朱常淓想了想,只是有些擔心安全,便怯懦地確認道:“信陽府,如今還是沈撫台與闖賊交戰的前線吧?會不會有危險?”

黃得功連忙拍著胸脯保證:“殿下放心!沈撫台如今對闖賊數戰,都是勝仗!而且末將怎敢把殿下送去前線的上蔡、陳縣呢。

只要殿下肯暫時去信陽,末將就護送您到汝水、潁川下遊的汝陽、項城、新蔡,都行。到時候由汝潁入淮,再由淮河入淝水,最終可以在合肥久駐。合肥地處鳳陽、南京之間要沖,絕對是非常安全的。”

朱常淓一聽這麽周全,終於再無質疑,全盤接受了黃得功的意見。

他還算有良心,自己要跑了,忽然想起挺忠義的知府梁以樟還留著,就用和事佬的語氣勸說:“梁知府跟我們一起突圍麽?”

梁以樟短暫苦笑了一下,正色回答:“下官守土有責,怎可輕離?黃將軍為商丘解圍,那是下官與闔城百姓之幸之福,下官更好好好堅守下去,無論黃將軍走後,闖賊是否復還!”

黃得功聽他說得悲壯,也是嘆了口氣,他知道,如果沒有外部援軍,闖賊真回來了,商丘最終還是守不住的。

他覺得這個文官還不錯,就留了句話:“梁府台是忠義之士,真到了危難時刻,沈撫台和咱,能搭把手還是會搭把手的。梁府台也要看準形勢,切勿自誤,白白枉死,又如何繼續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