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轉移計劃(第2/3頁)

黃得功這也是以嗜酒為榮,形成習慣了,別人一吹捧他的酒量,他就要舊事重提,誇耀他“孩提時代酒量就已經很好”。

梁以樟則順勢接過話頭:“原來您知道城中有藩王,才來得如此神速?那還真是巧了,潞王、福王確在城中,幸得大軍救援——這肉確實稍稍有些酸,只因是平素家養吃得精細。

前幾日,城中要籌糧籌肉守城,潞王府的小郡主主動帶頭把她養的貓狗都捐出來了犒軍,也算是帶了個好頭。雖說潞王一再要求當時別暴露他身份,但下官也暗示城中富戶豪紳,有更有頭臉的大人物都帶頭捐了。

於是連前戶部尚書侯恂家的遠房親戚都不得不認栽捐了,其他地位更低的豪紳,這才捏著鼻子認捐。”

黃得功聞言微微一愣,隨後竊喜,他壓根兒就沒聽梁以樟後半段話,只是聽到潞王福王確實在,就心中熱切,暗忖這次總算是趁機立了一個大功。

而且聽這梁知府所言,潞王府的人倒是挺知進退的,並不跋扈,身處危險,還知道放低姿態,連郡主都肯做個表率捐出貓狗,應該會比較好說話。

黃得功也不廢話,直接讓梁以樟帶他拜見王爺,商討大事。

……

不一會兒,黃得功被帶到朱常淓臨時下榻之地,也見到了諸王。他著甲只能行軍禮,朱常淓也不敢托大,連忙過來說好話。

一旁的朱由崧也是看向黃得功的眼神有些熱切,說了一堆的贊美褒獎的話,搞得黃得功都有點飄飄然了——

這還真不是朱由崧轉了性子,而是歷史上這位小福王在南逃途中,逃到黃得功的防區後,就非常巴結討好。

後來江北四鎮擁立朱由崧為弘光帝,朱由崧對黃得功的討好信任拉攏,也是非常重要的。

否則以黃得功作為江北四鎮中、跟隨史可法混最早的一鎮這一資歷,如果黃得功肯完全以史可法的利益為準的話,其他幾鎮也未必翻得起浪來。

最多就是流賊出身、最桀驁不馴的高傑,有可能頭鐵跟黃得功掰掰腕子。其余兩鎮劉良佐、劉澤清壓根兒就不是肯冒險的狠人。

當然了,歷史容不得假設,而且歷史上福王之立,主要原因還是史可法這個人比較講規則,猶豫了——史可法跟其他東林黨眾人相比,人品上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當時其他東林人,只求不立小福王,以免將來清算他們東林黨當年阻擋萬歷立老福王換掉太子(光宗朱常洛)的舊賬,所以都是無所不用其極。

史可法好歹還要臉,也講究血統遠近。他知道潞王血緣確實比小福王遠一代,一個是萬歷時分出去的血統,一個是隆慶時就分出去了。

所以史可法做不出來“以遠代近”的事兒,最後寧可折騰去兩廣迎接小桂王朱由榔,只因為小福王和小桂王都是萬歷的親孫子,血緣遠近輩數一樣。

但去兩廣迎人要好幾個月,夜長夢多,國家君位虛懸,壓根兒等不了幾個月,這才給了阮大鋮之流竄聯四鎮、以武力擁立朱由崧的機會。

所以嚴格來說,也不能算是黃得功背叛了史可法,是史可法自己拿不出立刻能用的方案,黃得功也不好為了桂王而武力對抗其他三鎮。

如果史可法果斷一點,估計黃得功還是會尊重史可法的決策的。

當然,這一切假設,現在都已經毫不重要了。因為黃得功如今已經徹底被沈樹人收服。

這段時間相處下來,黃得功對新上司沈撫台,已經佩服到了五體投地的程度。對於沈撫台體恤武臣、不跟武人見外,還不在軍中禁他酒,都對味得不要不要的。

相比之下,當初史可法做人可是非常一板一眼,剛正不阿的,在軍中也經常禁酒,光這一點就讓黃得功其實對史可法只是“敬畏”,而談不上交心。

有了沈樹人這樣的新上司後,黃得功對於小福王的拉攏示好,當然是油鹽不進了,只是禮貌應對,卻完全沒有生出投效的想法。

大家都是朝廷的武將!怎麽可以投效藩王!此時此刻的黃得功,還壓根兒沒往那些方向想。

就算將來怎麽樣,那也是沈撫台說什麽就是什麽!咱安廬軍只聽沈撫台的決策!

朱由崧套了幾句近乎後,發現黃得功非常正大光明、公事公辦講禮貌,他也只能歇了某些想法。畢竟他皇弟崇禎還活得好好的呢,朱由崧的某些念頭,也只是一閃而過,下意識覺得需要布置一顆閑棋。

黃得功應付好福王之後,又轉向此間做主的潞王——這尊卑順序也是沒問題的,雖然潞王血緣遠,但是作為王爺,他的級別並不該低。而且他是叔叔,又是他收容的福王,這一行人後續的安排,於情於理都該聽潞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