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決戰張獻忠-上(第3/3頁)

短短幾分鐘,他已經看清楚了,來的這支援軍絕對不是易與之輩!如果能無差別覆蓋一換一,甚至二換一,那也是絕對賺的!

畢竟湖廣新附軍炮灰不值錢,而九邊精銳卻是死一個少一個。

張化龍手下的後排弓弩手,得令也開始瘋狂調轉方向,朝著官軍援軍射擊。但官軍也不甘示弱,雖然只有千余人,一樣是前排近戰頂住,後排以弓弩對射。

而雙方的軍陣厚度差異巨大,因為江守德人少,陣線被拉成了薄薄幾行,被高拋彈道的箭雨覆蓋時,命中率也就低得多。

對面張化龍的軍陣,足足有好幾十行厚度,所以官軍弓弩手拋射時反而不用考慮距離遠近,只要隨便蒙就是了。

這樣黏著的交戰形態下,弓弩重新發揮出了拋射的優勢,比只能瞄準直射、一旦拋射就會動能銳減的火槍相比,弓弩好歹可以在前排有己方近戰兵充分扛線的情況下,繼續遠程持續輸出。

而且作為九邊精銳,他們原本著甲率就很高,從遼東撤下來時,軍中就有好幾成的鐵劄棉甲,到了湖廣後,沈樹人又稍微給他們整備升級了一下裝備,面對普通弓箭時,就更不怕了。

這些遼東回來的將士,人人裏面著甲,外面套著大紅色的罩袍,也算是沈家軍的統一軍服,整齊劃一。

乍一看不容易看出裏面穿了甲,只是覺得人看起來比較臃腫。但是廝殺了一會兒後,很多人身上插著七八根箭矢,實際上都沒射透內甲,只是嵌在罩袍上。

但因為罩袍的大紅色,也看不清有沒有出血,那狀態就非常嚇人了,對面的流賊新附軍沒有經驗,還以為這些士兵都是沒有痛覺也不怕死的怪物,中了那麽多箭還大呼酣戰。

而新附軍炮灰們卻沒有鐵劄棉甲,只有張獻忠的老營精銳有一定裝備,弓弩無差別覆蓋之下,不一會兒就導致張化龍手下的部隊傷亡明顯更高,士氣也漸漸不支。

官軍只用了三千多人堵口,就把張化龍的一萬五千炮灰軍堵得難以寸進,時間一久,士氣終於逆轉了過來。

張化龍見情況不妙,連忙飛馬去後軍請示張獻忠,請求大王允許把陜、豫老營預備隊也盡快投入,不能光靠炮灰軍廝殺了。

張獻忠臉色鐵青,觀察了一會兒,也算果斷,於是吩咐另一位麾下悍將馬維興,帶領一部分河南老營弟兄,帶著生力軍預備隊發起沖擊。

這馬維興,歷史上也是兩年之後能在大西政權中做到五軍都督之一的,用兵之才也算中規中矩。歷史上張化龍是右軍都督,馬維興是左軍都督。

得令之後,他立刻就帶著河南老營沖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