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一代“名將”孔有德(第2/4頁)

這種屠殺沒個兩三天是不可能徹底結束的,而阿濟格也才剛剛殺了半天,到三月初五這天午時,部隊歇下來吃午飯時,南邊忽然有一隊斥候來報,跑得非常焦急,似乎不是什麽好消息。

那斥候跌跌撞撞直奔到阿濟格面前不到二十步,才滾鞍下馬,連滾帶爬沖到他面前:“稟主子!急報!筆架山、杏山急報,孔……孔有德孔總兵出事了!”

孔有德已有王號,不過封給漢人的王不值錢,所以清軍內部,在對滿人主子匯報軍情時,只要是對貝勒以上的人匯報,都不會稱漢人降將的王號,直接就喊官職了。

阿濟格一聽,頓時也是一呆:“不是讓孔有德尋機偷襲截擊蠻子運兵船麽?他好歹有接近一個漢軍旗的兵力,怎麽連這點小事都做不成?具體戰況究竟如何!快快說來,來人,給他一囊水!”

……

不得不說,阿濟格的驚訝是有道理的,因為從清軍偵察到的賬面實力來看,孔有德的敵人確實不強。

話分兩頭,時間線回溯半天、回溯到阿濟格在夏承德的帶領下、偷襲殺進松山城的同一時刻,也就是三月初五淩晨。

經過前一天一個下午加一個傍晚的準備後,孔有德部從深夜開始啟航南下,經過半夜的航行,短短五十多裏的海路也就輕松走完了。

位於荊州城西、大小淩河河口附近的清軍水師駐地,離筆架山戰場的直線距離本來就很近,也才四十多裏。

但考慮到筆架山是個伸入海中的半島,而孔有德部準備了很多縱火專用的一次性小船,所以不敢走筆直的航線,得貼著海岸線航行,以免風浪把小舢板打沉了。稍微繞了點路,才導致裏程增加到了五十多裏。

而直到出擊之前,孔有德也有一直保持打探敵情,所以他了解到的明軍水師戰力,大約是截止到這天入夜時分的。

因為一開始就情報錯誤,覺得明軍不過兩百條船,所以清軍覺得鄭成功帶來的也就兩三千水手、加上兩三千戰兵,比實際數字低估了將近一半。

曹變蛟和李輔明突圍出去的人數,雖然也被低估了,但比例沒那麽高。實際上逃出一萬六千人,在清軍的估算中,至少一萬出頭還是有的。

所以在他們看來,筆架山明軍全盛時,滿打滿算應該有一萬五千人。

可是清軍的持續偵查顯示,明軍戒備松懈、留在碼頭的人正在迅速減少。當天上午至少就有五千潰兵被運走了,配套的起碼有一千多水手——

因為鄭成功確實在當天午前,就讓曹變蛟和李輔明,帶著全部傷病員和家丁回山海關。而去山海關的航路,是大搖大擺貼岸航行的,清軍部署在遼西走廊更南側的高橋等地的斥候,肯定會發現這支船隊的行蹤。

後續當天下午,鄭成功其實又撤走了一批敗兵,大約也有五千人,不過這批就不是撤往山海關,而是直接先往登萊方向撤、讓他們在山東半島尖端的港口盤桓補給,等候後軍全部撤退後,再一起去江南。

張名振和鄭成功也要考慮筆架山這邊的糧草問題,畢竟原本就沒打算固守,

現在卻發現敵人不強、有可能多拖延等候一會兒,多撈一票,還利於做假賬多騙一些曹變蛟的部隊投沈。而在筆架山駐紮每多半天,就要多準備那麽多糧食。

經過測算後,鄭成功發現要守住筆架山水寨的陸上防線,其實最多只需要五六千人——他們可以把嫡系的沈家家丁中,留下三千人的火槍隊,然後再留下三千曹、李麾下狀態好的精兵負責近戰扛線,一遠一近六千人,絕對能防止敵軍攻破水寨,撐很長一段時間。

當然了,如果敵軍也動用了紅夷大炮,把陣線和簡易工事徹底轟爛,那明軍就得趕快走。

算計了一番之後,張鄭二人就只在筆架山留下了六千陸戰士兵、已經運走這六千人所需的船只水手、外加那十幾條炮船上的炮手。實際總人數大約在八千余人。

再看清軍水師這邊兵力,孔有德麾下其實是不足一個漢軍旗的,他也沒資格當旗主。而每旗滿編是七千五百人,孔有德的嫡系,其實也就在五六千人。

不過,這次孔有德帶領的水師,卻不僅僅是他自己的兵,還有一部分是他哥們兒耿繼茂的部隊,把這些也加上之後,此戰的清軍水師總人數,就已經逼近一萬了。

降清的三順王中,孔有德和耿繼茂關系是很鐵的,他們都是崇禎五年、吳橋兵變之後就降清了,而在吳橋兵變過程中,耿繼茂是作為孔有德內應、一起聯手殺害了當時的登萊巡撫的。

倒是三順王中的最後一位尚可喜,當初反而是代表明軍追擊這倆漢奸的將領,跟孔、耿有仇。只可惜尚可喜追擊二賊不成、回歸東江鎮之後,又被朝廷新任命的東江總兵猜忌、排擠,其中過程也曲直難辨。兩年後的崇禎七年,尚可喜也一咬牙投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