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第3/3頁)

沈樹人聽了這個數字,這才伸出兩根手指,戳著王鐵錘胸口數落:

“聽到了沒有!你是孔武有力、下盤穩健,幹了這麽多年都沒出事,那些身體虛的呢?你就不管他們死活?你這種人怎麽在這些礦工裏有如此威望、讓人服你的!”

沈樹人這番話也是收買人心,所以說得中氣十足,語音嘹亮。旁邊其他一些精瘦的礦工,聽了之後也都有些動容,開始理解道台大人是為了他們好。

沈樹人也趁熱打鐵繼續說:“再說了,你們怎麽知道這亂石壁的台階、改成盤陀緩坡,就一定不能運得更快?

你們現在用的獨輪車是裝不了幾倍,但以後車還是能改的!拉車的牲畜也能想辦法換!說不定以後我們會在這盤陀路上鋪鐵軌、推鐵輪子的車呢?是不是輕松得多?是不是能在鐵軌上再加一點卡榫、防止鐵輪推車往回滾?只要動腦子,那條路總有更好的辦法。

但你們仗著體力好,直接挑擔子爬台階,卻是沒有長進的,今天你能三個時辰挑五十擔,過幾年你老了只會越挑越少!挑擔子的技術也不會進步!配套的器具也沒法再提升!這條路是一眼望得到頭的!你們就準備挑擔子運礦石運一輩子了麽!”

一眾礦工和管理小吏,被沈樹人這番接地氣的話一數落,人人都慚愧起來,發現道台大人原來並不是好高騖遠,而是真心為他們的安全著想。

一些見識少眼皮子淺的礦工,已經開始下跪哭泣。

“聽說這道台大人也是天下名士、天上的文曲星,居然還能做事這麽接地氣,講的道理咱大字不識一個的都能聽懂。原先那些狗官,一個比一個傲氣,鼻孔都朝天了,說出來的話一句都聽不懂。”

沈樹人也被這些波折搞得有些感慨,一個人走到礦坑邊緣高處,俯視眺望這一切,若有若思。

宋明德跟在旁邊,想方設法開導幾句,說道:“大人,這種事情本來就要循序漸進,不必氣餒。”

知縣劉民生也不甘落後,連忙跟著勸:“大人,你為那些苦力著想,他們其實也未必懂得。以後再有其他的改良,不如直接以提升產量、提升鋼鐵質量為要。

這些苦力的生死,你這麽重視,他們未必念你的好。再說了,如今這世道,吃不上飯的流民這麽多,你用都用不完。

武昌府每年至少有十幾萬從北方沿漢水南下的豫、皖青壯流民,他們本來沒飯吃也是要死的,挖礦死了一些,讓其他要餓死的流民頂替上去幹活,也誤不了事。”

沈樹人臉色一板:“是何言哉!虧你還是讀聖賢書的!不管這些流民在北方過得多苦,他們逃亡來武昌,想靠賣力氣安安分分在這兒混口飯吃,那就是武昌府的子民!

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豈可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