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第2/3頁)

盧大頭被他看得不爽,也不覺得自己理虧,就上前爭辯:

“你這廝莫不是不服?老子打你還打錯了不成?天下事擡不過一個理字。道台大人為了你們好,你們居然背後說人,不是大丈夫所為!”

王鐵錘啐了一口,大聲嚷嚷:“你要講道理咱就說個明白!”

兩人正在爭吵,忽然盧大頭後邊傳來一陣更響亮的喧嘩聲,還有人吆喝清道,盧大頭回頭一看,正是道台大人已經來了,還帶著宋協理——

這已經是沈樹人第三次來礦山視察,可見他非常重視自己提出的整改,稍微做出一點部署,隔兩天就要來看看效果。

盧大頭連忙上前請罪,表示自己開道、維持秩序的工作沒做好,請求責罰。

沈樹人和顏悅色地擺擺手,示意不妨事,就跟著盧大頭走到王鐵錘面前,就事論事地問:

“本官便是沈樹人,你們對本官要求的整頓,可有什麽不滿?但凡有道理,本官自會采納,何必背後說人,這可不是君子之道。”

左右幾百號礦工,都沒見過沈樹人,他們最多也就認識宋明德,聞言不由為王鐵錘捏了把汗,怕他被清算。

王鐵錘也是頭鐵,都到這份上了,他只是短暫腿肚子打轉了幾秒,就又不怕了,一咬牙說道:

“大人!咱不是不肯幹活!實在是這麽改太折騰了!礦坑裏原先也沒有路,咱就撿夠兩竹筐礦石,一根扁擔挑了,直接踩著旁邊的亂石坡上去了。

最多一兩百步,也就把礦石運到坑外平地上。路雖然險些,好歹夠快,監工要求咱每個時稱挑十擔,一天要挑夠五十擔,我這種力氣大的,三個時辰就做完了!

現在改了緩坡,不讓直接攀旁邊的亂石陡階,雖然說是將來可以推車,但走的都是盤陀路,繞整個礦坑三圈才到坡頂,加起來怕是要走兩裏地!這比原先遠了五倍不止!就算推車一次能運得多,比挑擔多好幾倍,也快不了多少!

我們已經估算過了,只有原先就氣力不濟、爬不上這陡坡、原本就得繞路的瘦子,整頓之後才能運得更多更快。我們這種身強力壯的,爬亂石堆如履平地,根本用不上!”

王鐵錘這番訴苦,外行人乍一聽不太容易明白。原來,古代的礦坑,旁邊的坡都是毫無整治的,直接就是一個天然的亂石堆,自然形成了一些台階。

這種路很難走,但對於能挑著一兩百斤重擔爬台階的壯漢來說,直接爬台階出坑肯定快得多。

按照王鐵錘剛才說的礦工工作量,一天挑五十擔礦石,每擔是兩個筐,每筐只能裝一鬥鐵礦石,一天就是十石、七千斤。

(注:鬥是容積單位,不是重量單位,所以密度大的東西不能裝太多。挑糧食一筐能挑五鬥,大約七十斤,挑鐵礦石一鬥就有七十明斤)

這個工作量,等效於後世一個快遞小哥,每天把七千斤貨物,從一幢沒有電梯的十層住宅樓樓底、分五十趟爬樓梯挑到樓頂。

對於擅長爬樓梯的壯漢,當然是走樓梯省時間,但對於體力不支的,當然走盤山路更安全。

沈樹人一下子就聽明白他們的訴求了,對於王鐵錘這種天賦異稟、體力強健如履平地的人而言,礦山運輸環境改良後,他確實沒占到好處,還浪費了時間。

所以他也沒有怪罪對方,只是心平氣和地當著礦工們的面討論:“你這麽說,本官也不怪你,可你想過沒有,這礦山你,有你這樣體力筋肉的,能有幾人?

這亂石嶙峋的坑壁,說是有台階可以踩,實際上誰知道穩當不穩當、會不會塌陷?我就問你,去年一年,爬坑壁挑擔運礦石的,摔死了幾人?另外,有沒有被活埋的?”

王鐵錘一下子被問住了,也不得不承認:“這就不是咱能知道的了,咱只管幹活!不過挖礦死人是常有的事兒,不摔死也有在礦洞裏塌了死的,每隔幾天不得死個把人!”

面對這個問題,還是旁邊負責管理工作的宋明德站了出來,他一看就是喜歡定量管理的理科人才,數據很充分:

“道台大人,我知道,去年這光是爬坡運礦石,至少摔死了七八十個,這坑壁根本就沒人去加固,都是礦石開采後剩下的石頭、天然堆成什麽樣就是什麽樣,最多爬坡的人多了,自己踩出一條路來。哪天一下雨,直接塌方都是常有的。

我說的七八十個,還是死了能找到全屍的,是摔死。去年還有十幾個,是爬坡的時候直接整面山體都塌下來,直接活埋砸死、死無全屍,也沒人去刻意挖出來。

幹這一行的,哪天礦石開采到把上面的挖完了,骸骨自然就露出來了,也沒必要刻意再打擾亡靈。”

明末的礦工,還真是生死看淡,被摔死砸死了,埋哪兒不是埋?既然是活埋在礦石堆裏,就當是就地安息了唄。再挖再埋,純粹是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