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戚少保能幹的咱也能幹

沈樹人對手下文官說的“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並不存在作秀的成分。

因為他知道,這些文縐縐的話只有文人聽得懂,而礦工和苦力根本就理解不了。

這些人只能在實實在在得到好處之後,才會對統治者的仁政真正認同,而這就需要時間的檢驗。

好在沈樹人倡導的那些安全生產措施,效果已經挺立竿見影了。

原本大冶鐵山每年不得出個百八十次死人事故?考慮到整座鐵山有幾千人在挖礦勞作,兩三天死一個人並不誇張,平攤下來也就是每人每天有萬分之幾的概率出事故死去。

沈樹人要求的整改,實施了僅僅一周後,至少做到了這一周內沒死人,礦工們也都看在眼裏,漸漸注意到了這點,也就終於意識到了安全生產的好處。

而且,沈樹人說的其他諾言,也都在一一兌現。

比如他說“改了坡道和車載運礦後,坡道和車子的技術,也是可以與時俱進,繼續改良的”,這一點就實打實做到了。

按原本最初的計劃,第一周只需要稍微平整一下坡面,把礦坑壁修整一下,試點一下效果。實踐過程中,發現這樣膠柱鼓瑟對效率提升幫助不夠大,大家也就群策群力、在實踐中慢慢調整。

最後,沈樹人撥了幾千斤鐵,在礦坑底部的平整區域、先試點鋪設了兩圈鐵軌,上面架上用足夠圓的鑄鐵車輪打造的推車,也就有了“鐵軌手推礦車”的雛形。

在西方歷史上,鐵軌配合車輛,最初也是用於礦坑運礦石的,後來有了蒸汽機,才發展出火車。

所以火車的車廂,就是從礦坑軌道推車演變來的,區別只是動力來源不同。

對沈樹人而言,想到礦用軌道推車的點子並不難,畢竟前世看了那麽多西部片、動漫。

他一開始出這個主意時,被包括宋明德在內的幕僚、協理反對,主要是大家覺得這種沉重的推車、在滑軌上上坡很困難,一旦推車的人力氣不濟、容易倒退滑下來,反而出大事故。

但沈樹人堅持他的思路、鼓勵大家一起想辦法優化,才折衷出了最後這個方案——即“只在坑底平地上鋪鐵軌,不追求用軌道礦車爬坡”。

因為原本礦工都是挑擔子攀登礦坑壁台階運礦石的,所以在坑底平地上走路那段也很費力。現在至少可以把平地上負重挑擔的勞力解放出來,人畜力只需要專注解決“爬坡/提升”的問題。

而鐵軌車只要軌道沒落差,就不用擔心重力滑落,可以充分發揮鐵軌與鐵輪之間摩擦力小、利於用較小的力氣推載重貨的優勢。

一輛推車在鐵軌上,光靠一個人都能推動幾千斤的礦石,隨推隨停很靈活,比原本挑擔的運輸效率暴漲幾十倍。

如此問題分解開來之後,對其他低效環節的各種解決辦法,也就能群策群力想出來了。

比如,沈樹人當初在蘇州、在黃州,搞碼頭作業改革也搞了兩年了,沈家有充分的起重機械使用經驗,然後隨著鐵軌的出現,就有人想到用起重機配合鐵軌在不同層之間提升礦石。

這事兒甚至都不用沈樹人來想,光是派到沈樹人身邊、負責鐵山安保的千總盧大頭,都想到了出這個主意。

盧大頭還壯著膽子想獻策,建議在一層層礦坑交接部設置鼠籠式起重機和踏車式起重機。誰讓他去年還是黃州的一個碼頭工人頭目呢,親歷過沈家的商會進行碼頭改造,還親自蹬踏操作過鼠籠式起重機吊重物。

沈樹人用人也不拘一格,誰能幫他出主意、確實用得上,不論出身不問是否有學問,都會給予獎賞。

他采納這個點子那天,當眾召集了在礦山的各位小吏、協理,宣布獎勵盧大頭一百兩銀子,並且口頭褒獎了一番。

聽說盧大頭去年還是一個苦逼的碼頭工人時,在場的礦工們都感受到了莫大的激勵。

甚至那天因為背後吐槽改革、被盧大頭抽了鞭子的礦工頭目王鐵錘,都有一種感同身受的自豪。

好幾個孔武有力、原本做礦工時仗著力氣大、攀援坑壁亂石堆如履平地的礦工頭目,如今改革之後,正為“新礦坑安全系數提升,不用武藝體力太強也能安全挖礦”而覺得沒了用武之地。

看到盧大頭的事跡,他們紛紛動了心思:以後挖礦不用身手好的人,那咱還可以去給道台大人當兵啊!

對面黃州府的碼頭工人,就因為做事做得好,參軍後守紀律、勇猛作戰,這都做到千總了,出了點子還能被道台大人親口當眾褒獎,這是多大的面子!

碼頭工人都能當兵殺敵,礦工憑什麽就不行!聽說當年戚爺爺招戚家軍,就專門要礦工、獵戶呢!

幾天之內,就有不少體力武藝相對有優勢的,想要打聽如何從軍,因為沈樹人到任之後,也確實有在把之前左良玉遺留下的衛所編制人數慢慢填滿,所以需要大量的人手。